基金會員工平均工資:從0到近37萬元
2019-08-2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薪酬偏低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公益行業
■本報記者王勇
薪酬偏低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公益行業,但一直以來這都是一種說法,并沒有確實的數據可以進行分析。
那么,公益行業從業者究竟拿多少工資?《公益時報》記者梳理了中國社會組織網發布的210家民政部部管基金會的2018年度報告,希望為大家呈現公益行業的真實薪酬狀況。
這些部管基金會在公益行業中處于領頭地位,要么是全國性公募基金會,要么是原始基金超過2000萬元在民政部登記的非公募基金會。
他們的薪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益行業的待遇上限。本期關注的是基金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年平均工資,后續還將推出秘書長薪酬等內容。
基金會專職工作人員年平均工資方面,年報給出的數據顯示:
77.62%的基金會是正常發放專職人員工資的,聘用合同的簽訂率為77.51%,保險的繳納率為69.83%;
這些基金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年平均工資從2.4萬到368298.73元不等,55.83%的基金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年平均工資在10萬元以下;
這些基金會專職工作人員中本科以上學歷的占比達到83.07%,碾壓A股上市公司;
平均每人獲得的年度捐贈超過了1281萬元;平均每人負責的年度公益支出則為1363萬元。
2018年度163家基金會總的公益支出為395.8079億元,專職人員總的工資為3.1976億元,占比為0.8%。
近六分之一基金會年平均工資為0
年報顯示,有33家基金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年平均工資為0,占所有基金會的15.71%,接近六分之一;
另有14家基金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年平均工資在1元到2萬元之間。這些基金會的總部絕大多數在北京,其平均月工資低于北京2018年的最低工資標準2120元,因此不屬于正常的工資發放。
綜上,210家基金會中正常發放專職人員工資的只有163家,占比為77.62%。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與基金會自身的特點有關。
從法律上來看,基金會是獨立法人,其專職員工應該與基金會建立勞動—薪酬關系。但從實際運作來看,不少基金會的專職員工來源于發起方,其勞動-薪酬關系在發起方,因此并不從基金會領取工資。
例如中國移動慈善基金會,其專職工作人員實際上大多隸屬于發起方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戰略部。
這一點從專職工作人員簽訂聘用合同、購買社會保險的情況也可以看出。
210家基金會列明的專職工作人員共2983人,而簽訂了聘用合同的為2312人,合同的簽訂率為77.51%;
失業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五險交齊的則更少,只有2083人,繳納率為69.83%。
從2.4萬元到近37萬元
考察正常發放專職人員工資的163家基金會的工作情況,可以看到,基金會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專職工作人員的年平均工資最高的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為368298.73元,最低的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為2.4萬元。
年平均工資5萬元以下的有28家,占17.18%。
年平均工資在5萬元至10萬元的有63家,占38.65%。
也就是說中國頭部基金會中55.83%的基金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年平均工資在10萬元以下。
年平均工資在10萬元至20萬元的有67家,占41.10%。其中三峽集團公益基金會、華民慈善基金會的為10萬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為191522.23元。
在行業內比較活躍的基金會的年平均工資大多在這一區間。
例如,中國扶貧基金會、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為、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為、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在12萬-14萬元;
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愛佑慈善基金會、南都公益基金會在15萬-19萬元。
年平均工資在20萬元至30萬元的有6家,占3.7%。分別是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黃奕聰慈善基金會、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
年平均工資在30萬以上的1家,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為368298.73元。
綜合來看,這163家基金會的專職人員的年平均工資是12.11萬元,大家可以對比一下自己的工資有沒有達到這一水平。
同時,這163家基金會專職人員年平均工資的中位數是91402.88元。如果你所在的機構的年平均工資達到這一數字,則說明已經達到了行業的中上水平。
薪酬與學歷、規模不匹配
單看年平均工資的數字并不能看出究竟是高是低,還需要綜合考慮學歷、能力、機構規模、所在地等因素。
從學歷上來看,這是個妥妥的高學歷行業。
163家基金會共有專職工作人員2640人,本科以上2193人,占比達到83.07%。其中博士學歷67人,占比2.54%;碩士學歷733人,占比27.77%;本科學歷1393人,占比52.77%。
可以對比的是,根據2018年報數據,3602家A股上市公司中,本科學歷員工合計占比33.5%。其中博士學歷占比0.28%,碩士學歷占比4.13%,本科學歷占比29.09%。
從學歷層次上基金會可以說是碾壓A股上市公司,但工資水平則遠遠不如。前者年平均工資是12.11萬元,后者人均薪酬17.1萬元;前者年平均工資達到30萬的僅一家,后者中有49家公司員工人均薪酬超過50萬,其中7家公司更是超過百萬。
與此同時,以地域和行業來看,北京市2018年金融業的年均工資為178822元,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30984元。
當然高學歷并不一定等于高能力,我們還有必要考量一下基金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工作成效。
基金會的主要業務是募集資金實施公益項目。從募集資金來看,這163家基金會2018年獲得的捐贈收入共338.2940億元,年度公益支出共395.8079億元。
我國最近幾年的年度社會捐贈均在1000億元左右,按此核算,這163家基金會取得的年度捐贈收入占到了其中的三分之一,要知道我國的基金會總數已經超過7000家,社會組織總數在2018年也已經超過82萬家。
從人均來看,163家基金會共2640人,平均每人獲得的年度捐贈超過了1281萬元;平均每人負責的年度公益支出則為1363萬元。
平均每人年工資與獲得的年度捐贈收入的比值為1:105.78。
平均每人年工資與負責的年度公益支出的比值為1:112.55。
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的規定,基金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
2018年度這163家基金會總的公益支出為395.8079億元,專職人員總的工資為3.1976億元,占比為0.8%。
以法律允許的基金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占當年總支出10%計算,基金會專職人員工資在管理費中的占比僅為8%。可以說基金會的人力成本是壓在了很低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