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裝車、壓箱、簽字、關倉,幾個動作嫻熟又不失規范,發車令下,裝著6000套防寒保的卡車從廣州啟程,即刻馳援武漢。
這是馳援武漢抗擊新冠疫情中的社會力量,也是方艙醫院建成后首批向一線醫務團隊捐贈保暖衣物的公益力量。
2月17日,深圳國際公益學院(CGPI)校友會、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廣東省長江公益基金作為執行方,聯合長江商學院廣東校友會校友企業廣東秋鹿實業有限公司將首批總價245萬元的6000套防寒保暖衣物捐贈武漢防疫一線。
而將這6000套保暖衣物做到精準有效分發可并非易事,這考驗著執行方的防疫行動隊伍。
精準調研社會需求
田婧是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校友會副秘書長,作為湖北武漢人,她希望發揮公益慈善的力量,盡最大的能力幫助家鄉度過這次的難關。為此,田婧組織起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校友會防疫行動隊伍,這支隊伍從疫情初期的1月26日起,就一直活躍在防疫第一線。
2月7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宣布建立16個省份支援武漢以外地市的對口支援關系,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強對患者的救治工作。
湖北省武漢市除了原先定點醫院外,開始建立方艙醫院用于病患接收,由全國各地醫療隊進駐。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很多支援醫療團隊都是臨時突擊、整裝出發、抵達即戰,長時間后,生活物資裝備需要補給。
各方艙醫院建立后,一個新的任務擺在防疫行動隊伍面前。
2月16日以來,武漢氣溫驟降,雨雪天氣頻現,臨時搭建或改造的方艙醫院保暖效果經受著考驗,保障醫療團隊的保暖工作也成為頭等大事。
不久前,廣東長江公益基金會秘書長賀彩霞找到田婧,稱有愛心企業捐贈6000套保暖衣物給武漢防疫前線奮戰的醫護人員。哪些醫護人員需要?如何對接院方需求?如何精準發放?這一系列問題都考驗著志愿團隊。
防疫行動隊伍迅速展開需求分析、分工協作,收集更多方艙醫院聯系方式,并對已有方艙醫院醫療團隊摸排。
“需求前置,人數、尺碼、型號等詳細信息收集、匯總、整理,與受益方確認接受細節無誤后將信息交于捐贈方。需求信息越詳細,越真實,方能做到精準匹配,有效解決‘物資分發的最后一公里’。”防疫行動隊伍核實工作組組長鄧月君表示。
田婧一直強調,受益方的需求是校友會防疫行動的起點,也是行動的終點。
堅持捐贈合規操作
根據捐贈計劃,6000套保暖家居服重達9.6噸,將被發放到武漢市10個定點醫院及方艙醫院的各個醫療隊手中。
首批物資捐贈給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洪山區石牌嶺方艙醫院、青山區武鋼體育館方艙醫院、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江岸區塔子湖方艙醫院、湖北省省委黨校方艙醫院、武漢大花山方艙醫院、協和西醫院、中南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
在調研一線醫護人員的需求過程中,防疫行動隊伍對接武漢方艙負責人。在溝通受贈物資時,第一個溝通對象就出現了障礙。
“這個方艙非要物資來源于武漢市紅十字會,他們才能接收,其他機構捐贈不接收,說是規定。”作為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校友會志愿者,武漢市江夏區稅務局周穎說,“目前,武漢市的醫院接收著各地的慈善物資,但有些物資的使用期限、規格并不合適,院方也能需要紅會來驗證。”
而較之于受贈方艙的接收“規定”,更頗費周折的是前期方艙數據的摸排,該組織經過將近一個月的經驗總結出,一個公益組織能否成功收集最新需求信息的前提,首先得想辦法取得對方的信任。
“并不是每個方艙醫院負責人都能給你方艙內的具體數據,首先得取得對方信任。其次,前線醫護人員每天都在‘打仗’,問題需要簡潔明了。最后,物資數量、合規性、質量一并告知清楚,才能讓受益方放心。”田婧說。
有了這些經驗后,防疫行動隊伍在與方艙醫療隊溝通過程中更加注意強調物資的合規性,在初期溝通中更易獲得對方信任,節約溝通成本,提高效率。
功夫不負有心人。
經過多輪溝通,防疫行動隊伍與方艙醫院負責人間的信任逐漸增大,開始積極提供數據,主動對接捐贈。最終,那家僅同意接受武漢市紅十字會物資的方艙,也在其他方艙的帶動下,愿意接受保暖衣物。
至此,6000套從廣東裝車馳援武漢的保暖服在需求數據匹配的前提下,精準無誤地交付至武漢市各大方艙等醫院。
以專業打通“捐贈最后一公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在捐贈方愛心企業將保暖衣裝車運送抵漢前,防疫行動隊伍就將最新需求調研數據交付至廣東長江公益基金會。隨后,基金會與愛心企業攜手,按照調研數據需求對已裝車的衣物進行重新組裝打包,物資抵漢后減輕了當地分發的負擔。
“按照精準需求重新裝車3小時,節約了前線30個小時的分發時間。”協調發貨的長江公益工作人員鄭紅葉說。
防疫行動隊伍物流組組長仇序表示:“按照需求調研重新裝車,雖給捐贈方帶來重復工作,但節省大量后期分發時間,給受益人帶來便利。在每個保暖包上明確醫療隊名稱,就能精準達到發放目標,避免因無人分發致使物品閑置。”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助理史園園表示:“公益項目執行在沒有進行需求調研之前,直接裝車發車前往對于物資分發有著風險。基金會用專業醫療背景來進行物資識別和確保捐贈合規。”
早在武漢封城后的第三天,防疫行動隊伍就以網絡作為載體,分為“防疫行動統籌組”“需求調研組”“物資核實組”“捐贈對接組”“運輸保障組”開展遠程共同行動,資源協調、需求調研、校友募捐、捐贈服務、物流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不錯成績。
“很多慈善組織希望做全流程,從需求收集、募集資金、直接采購、物流運輸、精確分發、透明公示等。實際上,與值得信賴的伙伴分工協作,各自做好擅長的事情,這樣讓公益更為高效。”田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