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會賢
■ 本報記者 王會賢
2013年年底前,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將在全國鋪開。日前,衛生部與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共同召開了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視頻會議,全面回顧總結人體器官捐獻試點3年來的工作經驗,在機構建設、協調機制、信息系統應用、捐獻基金管理及貧困救助等方面做出了部署,并明確要推動相關法律修訂。
據了解,自2010年3月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截至2013年2月22日,全國共19個省份參與試點,實現捐獻659例(其中捐獻例數最多的省份分別是廣東、浙江和湖南,分別實現捐獻174例、79例和59例),捐獻大器官1804個。此前未在試點之內的省份,各項籌備工作已在展開。
完善各省級機構設置
2013年1月,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正式成立。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趙白鴿表示,管理中心雖然注冊在北京,但辦公地點將設在天津。天津市擁有全國最大的器官移植中心,并在今年年初出臺了我國首部人體器官捐獻法規。
管理中心業務部副部長高新譜告訴《公益時報》記者,天津市在器官捐獻方面有自身優勢,天津市政府也非常支持,北京方面則會保留辦公室。省級層面,目前只有天津市有專門的器官捐獻管理機構,其他省市還只有管理辦公室,不是常設、獨立機構。
去年8月1日,衛生部與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共同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的意見》,要求沒有開展試點的省份,由省級紅十字會和衛生行政部門按照一定的程序提交開展器官捐獻工作的申請。25日的會議中,對此提出了時間要求,各省市在年底前必須要經過報批程序,盡快開展器官捐獻工作。
管理層面上,要設置省級的器官捐獻工作委員會和具體執行機構,并配備相應人員、資金配備,向民政、財政、交通、公安等部門爭取一些支持政策。
工作人員中,最重要的是協調員隊伍。高新譜說,協調員將由各省級管理中心作為正式在編人員來管理,這是將來的方向。試點工作中發展出來的協調員隊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專業化水平還不夠,今年要對協調員重新培訓、考核和資質認證,并要求各省保證他們的待遇,穩定和壯大這支隊伍。
部分省市也已列出具體工作時間表,記者從河北省紅十字會業務部工作人員處了解到,河北省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和人體器官捐獻基金都將在年內成立,并將向天津、上海等開展較早的地區進行學習調研,現在已經接到了不少表達捐獻意愿的電話,在省級管理中心成立之前,如果有實際捐贈情況發生,會先聯系附近省份紅十字會進行捐贈。
兩個系統明確捐獻與分配
2010年衛生部印發了《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基本原則和肝臟與腎臟移植核心政策》,依據此原則開發的“中國器官共享與分配系統”,已在2011年3月份開始試運行。高新譜說,這個系統中,目前包括全國范圍內所有器官獲取組織(包括164家器官移植醫院,以及心臟死亡捐獻器官移植資質及試點醫院),省級紅十字會和器官捐獻管理機構、衛生部及省級衛生行政部門都有監管賬戶,實時查看監管器官的分配和接受情況。
器官分配要遵循病情原則、就近原則、年齡原則。醫院內部依據患者患病情況、等待時間長短、年齡、是否捐獻者的家屬等因素,進行附值評分和排序。發現潛在捐獻者的多數是器官移植醫院,優先考慮本院等待移植患者的需要,醫院內部沒有合適的接受者,則在其所在城市、省份進行分配,然后上升到全國范圍的調配。全部分配程序都通過系統來進行,保障公平性,提高匹配質量和效率。
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之外,中國器官捐獻信息管理系統正在籌建,今年年底前將正式上線。高新譜介紹,信息管理系統既是工作平臺,也是宣傳監督平臺,要實現的功能主要是器官捐獻志愿者的報名登記,以及通過協調員收集器官捐獻過程中的信息,包括捐獻者信息、意愿表達文書、器官獲取過程、器官移植去向等,并通過在線向公眾公布數據和信息,讓公眾更具體地了解器官捐獻事業。
在器官移植去向這個環節,涉及到捐獻信息管理系統和分配系統的對接,分配完成之后,會再反饋信息到捐獻系統。目前所有的捐獻信息統計,將在這個系統運行后統一錄入。
相關管理辦法年底出臺
2010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探索在省級以上紅十字會設立人體器官捐獻救助基金,為捐受雙方提供必要的人道救助。高新譜介紹,具體的器官捐獻救助管理辦法預計年底完成,但救助基金的申請沒有那么快,需要先盡快確定一個相對固定的救助資金來源。省級的救助基金,對此前試點的省份,要求今年年底前要設立,沒有經過試點的,重點還在先設立機構。
現行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可以支撐開展工作,但為了更好地推進器官捐獻,有些內容需要進一步細化和明確。25日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華建敏亦強調要推動法律修訂,為工作提供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高新譜坦言,法律修訂方面要比救助制度更難一點,但這是今年的一個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