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會賢
聊城男孩閆森成全國首例旁系血親死亡人體器官捐獻者,圖為閆玉房拿著兒子生前的照片
“讓別人得到健康,也算是孩子對社會做點貢獻吧。”閆玉房這樣安慰自己。3月14日晚,山東聊城的一個普通家庭,經歷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離別。兒子閆森因腦血管畸形引起的突發腦溢血去世,經器官捐獻協調員溝通,閆玉房夫婦將兒子的腎臟、肝臟、眼角膜捐出,幫助了5個病人,而其中之一,是他患尿毒癥的姐姐。
首例旁系親屬器官捐獻
3月20日,姐姐閆淑青進行腎移植手術后的第6天,還在監護室的她恢復情況良好,心理也逐漸平穩。千佛山醫院泌尿科副主任王建寧說,手術前她心里非常緊張,并且情緒化,而且父母不在身邊(回家處理弟弟的后事),醫務人員對她做了很多心理輔導。手術后第一天,尿量開始增多,她感覺到自己在逐漸恢復正常,可以喝水了,臉上開始浮現笑容。
因為閆森的捐獻而得到救治的除了她姐姐,還有另外4名患者,分別在聊城市人民醫院、山東省眼科醫院和千佛山醫院接受肝臟、眼角膜和腎臟移植手術。
13日晚,閆森因突發腦溢血被送往聊城市人民醫院,但已無自主呼吸,靠呼吸機維持。醫院的兼職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陳艷醫生找到父親閆玉房,告訴他孩子的器官可以捐獻出來,救治得尿毒癥的姐姐和其他人。
14日,閆森因救治無效去世,在協調員的見證下,閆森的兩個腎臟、一個肝臟、兩個眼角膜被獲取。
3月24日,閆淑青已經由監護室轉移至病房,如恢復情況良好,預計一個月內可以出院。一直看守在側的父母,也從失去兒子的悲痛中稍有緩解。為了不影響閆淑青的恢復,院方和家里都沒有告訴她腎源來自弟弟。王建寧說,雖然她終究會知道真相,但是盡量能瞞多久就瞞多久。
這是全國第700例器官捐獻,也是首例發生在旁系血親之間的器官捐獻。據統計,目前我國已經登記的器官捐獻志愿者為18,745人,其中山東省2432余人。
捐獻者親屬優先移植
對于此次捐獻的分配過程,山東省紅十字會專職協調員楊廣寧說,為鼓勵醫院進行器官捐獻工作,所以誰發現、誰獲取、誰使用,并優先當地使用。聊城人民醫院有肝移植資質,本次的肝臟移植在聊城進行,同時也符合地域分配原則。此例中的特殊情況就是,捐獻者的姐姐在千佛山有過移植排名登記,可以優先使用,另外,在地域原則之下,有同樣移植資質的醫院輪流得到分配,這次輪到千佛山醫院,所以另外一個腎臟移植也在千佛山醫院進行。眼角膜移植在聊城市沒有等待者,所以分配給省眼科醫院。
“沒有公平的分配,就沒有器官捐獻。”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業務部副部長高新譜告訴《公益時報》記者。在衛生部印發的《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基本原則和肝臟與腎臟移植核心政策》中,對器官分配的病情原則、地域原則、年齡原則、倫理原則等進行了詳細規定。
“器官捐獻者家屬可以優先得到器官,包括其他捐獻者的器官。正式報名登記的器官捐獻志愿者也有一定的優先權,但是這項條件評估時分值比較低。”高新譜說,“在我國,活體器官捐贈是被嚴格管理的,公民去世后的器官捐獻,是器官捐獻唯一的可持續的道路。這部分所占比例將會繼續擴大,目前廣東地區已占到50%。”
而目前完成的700例捐獻中,還只有1/3是通過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完成的。高新譜介紹,在試點期間,受條件的限制,有的沒法登記。同時,為了照顧醫院的積極性,分配很大程度上遵循了地域原則,此后,有可能規定所有器官捐獻必須經由系統分配。
此外,今年6月,全國人體器官捐獻信息系統的報名登記功能即將實現,志愿者報名將更加方便。器官捐獻協調員在手機終端查看志愿者信息等內容也有望實現,以適應多種緊急和突發情況。
受贈方也可得到救助
在山東省器官捐獻新聞通報會上,千佛山醫院將3萬元救助款交給閆玉房夫婦,泌尿科醫護人員自發籌集了7700元來幫助這個家庭。山東省紅十字會的救助款項正在協調中,很多熱心市民以及聊城市企業也伸出了援助之手。
關于捐獻救助,高新譜表示:“器官捐獻是自愿無償的,這是首先要向捐獻者及其家屬講清楚的。捐獻完成后,出于人道方面考慮,會給予捐獻者家庭一定關懷救助。比如對閆森父母的心靈撫慰。器官捐獻者本人在醫院產生的費用、喪葬費用等予以補助或減免,父母生活或孩子入學等方面,根據其貧困的程度和救助基金的數量來救助。”
國家層面的器官捐獻救助基金管理辦法年內將出臺。其中救助將不只是針對捐贈方,受贈方也被考慮在內。“接受移植的患者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是被忽視的角色,但他們也承受著風險和壓力。”高新譜說,“具體如何救助,還要征求各省市和海內外專家的意見。”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副主任劉維新介紹,接下來還會協調有關部門出臺優化配套政策,比如捐獻過程完成后的火化過程、交通事故的優先處理過程、捐獻者貧困家庭的兒童上學問題,這需要民政、交通、教育等部門的配合。
隊伍建設亟需加強
劉維新在通報會上提到,協調員是器官捐獻的最基礎的力量,在了解信息、介紹政策、協調手續及后面的緬懷紀念、人道救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全國有協調員300多名,而未來目標是每百萬人口應該有1名。
在山東的這起捐獻中,我們可以看到協調員發揮的重要作用。山東省紅十字會專職協調員楊廣寧是一名骨科畢業的研究生,他告訴《公益時報》記者,目前省紅會有專職協調員兩位,山東省經過培訓的有700人,目前參與器官捐獻工作的有60人左右,包括器官移植醫院和各市級紅會工作人員,對每一家移植醫院都要求配備兼職協調員。
全國層面,剛剛啟動不久的管理中心,機構設置上有宣傳、業務、辦公室、救助等幾個部門,但目前正式辦公的還只有辦公室和業務部。相對于器官捐獻事業啟動時期繁重的日常工作,機構人員顯然仍有待補充。
名詞解釋
器官捐獻,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執行人將遺體的全部或者部分器官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獻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直系親屬將遺體的全部或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