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2014年3月8日凌晨2點40分,馬來西亞航空公司與一架載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飛機失去聯系,該飛機航班號為MH370,原定由吉隆坡飛往北京。該飛機本應于北京時間2014年3月8日6:30抵達北京。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11個國家均已投入到緊急搜救當中。
事件發生后的第二天,公益組織當中,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是最先抵達失聯者家屬集中的麗都飯店。在此次“馬航事件”中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總有50位志工參與志愿服務,其中北京35位,馬來西亞15位。
該基金會北京代表處志工廖明仁在9日中午接受《公益時報》采訪時表示:“目前家屬情緒還算穩定,事件不確定發展時間越長,就更需要的有效安撫,慈濟在作進一步了解后會制定相關的關懷策略。”
在家屬等候的休息室內,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的志工身著深藍色統一服裝,在現場做一些搬椅子、端水等輔助工作,家屬有需求時他們便上前做解答、提供幫助。
曾云姬也是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北京代表處的志工,她作為該機構的新聞發言人接受了《公益時報》記者的采訪。
曾有失聯者家屬向《公益時報》記者表示:“8號家屬獲知航班未在北京落地后心情都很焦急,而在這一整天中并未有任何組織機構前來處理事件或安撫家屬,直到9號上午才有。”
曾云姬說:“事件發生之后不管是航空公司還是慈濟等公益組織都會有一個反應時間,慈濟馬來西亞分部在失聯后及時向馬航了解了失聯家屬相關信息,馬航也提出希望慈濟赴華進行工作,因為飛機失聯的事件不會經常碰到,誰都希望事件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所以在掌握事態發展動向之前我們只有了解信息和等待安排。”
慈濟安撫和情緒控制方面具有專業經驗和相關知識,目前,在航班位置仍不明朗,并不斷有負面信息傳來的情況下,慈濟建議多向失聯家屬傳遞一些正面信息。
據IBM公司一位馬姓員工失聯者的親屬告訴《公益時報》記者,“目前在家屬安撫工作上語言成為了很大障礙,由于馬來航空來華志愿者中大多只會使用英文,這對于很多80后失聯者的父母安撫溝通產生困難,大多都是由稍懂英語的年輕人跟馬來志愿者溝通后再轉述給這些失聯者的父母。”
家屬訴求方面,目前,馬航方面已召開數次新聞發布會,并選擇每十分鐘與家屬溝通一次的方式進行安撫,并就家屬反映較為集中的赴吉隆坡處理相關事宜的訴求作出回應。“每名失聯者可以有2名直系親屬第一批乘機赴吉隆坡,馬航承擔一切費用。”9號晚,護照和簽證等相關事宜已經在辦理中。據曾云姬介紹,“目前,慈濟也在協助MH370航班需要前往吉隆坡的失聯家屬填寫申請表、聯系相關事宜等。”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劉能表示,當突發災難發生后心理安慰十分必要,此時,很多信息處在一種不確定狀態,讓不確定的信息漫天飛容易對家屬造成二次甚至多次傷害。對于這次馬航事件,臺灣慈濟的介入很及時,在國內像這種能提供及時專業的心理安撫服務的團體不多,這正是內地民間組織需要學習的地方。“說到心理安撫和慰藉,很多人認為就是經常陪在一個人身邊,這只是很基礎的部分,而更多的是需要有專業性和實戰型的專門組織按照服務對象的標準提供不同服務。”
(公益時報記者 張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