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整理| 閆冰
來源| 公益時報
新華網記者提問:2015年,慈善榜有哪些新變化?
劉京:這個榜單從開始到現在已經是第12個年頭了,每年的榜單都有新變化。2015年,除了中國企業家慈善榜、企業慈善榜、明星榜以外,還有基金會的榜單它包括公募基金會和非公募基金會。公募基金會我們著重籌款的數額,十大公募基金會籌款額幾乎都在一個億以上,籌款最多的是中國扶貧基金會超過6億,因為公募基金會的籌款按規定要支出上一年度的70%,所以我們主要列舉了他籌款的數額。另外是十大非公募基金會,對于他們我們更看中他們的支出,十大非公募基金會支出的額度也是逐年上升,2014年度支出最多的是老牛基金會1億8千多萬元。
而中國公益領域也有一個變化,過去很多慈善家把錢捐出去就可以了,但現在有一個非常大的變化,就是這些慈善家他們的捐贈由過去關注的"看得見的苦難",轉化到到關注社會更多問題、關注社會創新,他們更主動,參與意識更強,成立自己的非公募基金。比如說許榮茂準備退休后打算全身心做公益;牛根生裸捐以后,整個家族都投入公益事業。
公益中國網提問:慈善榜每年的熱點是首善,那么首善是如何推選出來的呢?
劉京:核心的標準有兩個,第一,毋庸置疑是看上一年度的捐贈額度,而且并不是承諾捐贈,而是實際到賬數目,這更像是硬實力。第二是軟實力,首善一定要能發揮榜樣的作用,不單單是捐錢,而是公益方式、他的影響力,這些都是衡量標準。而我認為,比起捐多少錢,一個人的公益方式、公益理念和影響力,某種意義上來說更重要。
社工中國網提問:我發現榜單上互聯網企業捐贈排在了前面,對于這個趨勢你有什么看法呢?
劉京: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三個階段,第一是創業階段,第二是自身的壯大,到了第三個階段,才是企業公民階段,除了做好企業,他們開始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開始在公益慈善領域發揮作用。所以阿里巴巴、騰訊、京東這些互聯網企業,都在經歷了起步、壯大之后,開始越來越重視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這是一個趨勢。
亞洲聯合衛視提問:如何能培養全民公益的習慣?
劉京:這個理念非常好,我們作為公益媒體,也一直在推行"人人公益"理念。我們的中國慈善榜,最核心的特點是什么?是用數據說話。一個榜單背后的意義,更在于榜樣的力量,希望能通過首善、慈善家、慈善企業和慈善明星的帶動,傳播公益理念,最終實現人人公益的美好愿景。
人民政協報提問:怎么區分捐贈是來自企業家還是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捐贈?
劉京:我們的數據來自嚴謹的核實和評審流程,但是你提的問題非常好,企業捐贈中可能有個人部分也有企業的部分。那么一個企業的捐贈,如果慈善家個人絕對控制的,可以代表他個人;如果他自己不能完全控制,肯定就是以慈善企業整體的名義出現了。但是兩者都有的前提下,我們也征求慈善家本人的愿意,要核實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