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5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會賢
3月29日,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和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聯合研發了“中國慈善進步指數”,通過這樣一個從政策制定、政策實施、政策評估到趨勢研判一體化的慈善發展水平評價模式,可以清晰地看到哪些省份公益慈善整體發展良好、哪些省份公益慈善政策遲滯,并且,。
寧貴川滇湘慈善發展
高過GDP排名
2012—2014年,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寧夏、山東、重慶等8個省份連續3年排在中國慈善進步指數的前十位。其中,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較為穩定地占據中國慈善進步指數前五的位次。
北京在組織發展、貢獻影響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優勢突出。具體體現在:北京在每十萬人擁有的基金會數、每十萬人擁有的社會工作師和助理社會工作師數、人均捐贈額、志愿服務參與率等指標上,三年均排名全國第一。它是全國唯一的每十萬人擁有基金會數超過1個的省份,2012至2014年北京人均捐贈額分別達到179、193和189元。在每十萬人擁有的社會工作機構數、每十萬人擁有的社區服務機構數、社會組織總收入額占GDP比例、中國捐贈百杰榜上榜人數上,北京三年里也都排在全國前三位。
江蘇具有整體發展優勢,在2012年至2014年中國慈善進步指數排位分別為第二、第二和第三,其在政策環境、組織發展、貢獻影響和社會參與四個方面具有綜合性、均衡性的發展優勢。
上海在募捐政策、慈善對經濟貢獻方面較為突出;廣東政策創新突出,大額捐贈引領全國;寧夏則在政策創新和社會組織培育方面比較突出。
2012—2014年,寧夏、貴州、云南、四川、湖南等5省份慈善進步指數的排名連續3年超過人均GDP排名5個及以上位次,表明這些省份慈善事業走在經濟發展前面。
江蘇與寧夏引領地方慈善
法規建設
在慈善法規建設方面,江蘇和寧夏是出臺省級慈善事業整體發展地方性法規僅有的兩個省份,不僅領先于全國其他省份,也走在了國家立法之前。江蘇省于2010年發布了《江蘇省慈善事業促進條例》,寧夏則在次年通過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慈善事業促進條例》。
廣東首先推進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具有引領示范作用。截至2015年底,有28個省份均已在省級層面出臺社會組織直接登記政策。廣東在全國最早出臺省級層面的社會組織直接登記政策,同時允許直接登記的社會組織范圍也很廣,在31個省份中,具有很強的創新性與引領性。上海、湖南募捐政策創新突出,陜西等省份志愿服務政策創新走在前列。
慈善對經濟社會貢獻
日益凸顯
整體來看,慈善事業在政策法律的激勵和引導下將迎來規范、快速發展。2012—2014年,在慈善進步指數的“貢獻影響”方面,63.87%的二級指標的數值呈上升發展趨勢。我國整體的社會組織增加值與社會組織總收入額絕對值來看,呈現持續上升或波動上升態勢,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逐漸增強。
2015年,我國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據“半壁江山”,標志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2016—2020年)規劃綱要》提出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6%的發展目標。在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逐步提升的過程中,作為社會服務領域的重要部分,慈善事業的影響力將日益凸顯。
隨著《慈善法》的實施,各地必然會加大配套細則等政策法規創制力度,從而形成全國范圍競相創制的良好態勢;信息公開和監督管理方面的制度確立則進一步促進慈善組織的規范化和專業化發展。法律在慈善組織登記、募捐資格放開、稅收優惠、行政性收費減免等多方面予以慈善事業政策支持和鼓勵,將促進慈善組織的迅速發展。慈善信托、志愿服務保障方面的制度突破將促使企業、個人等多方的社會參與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慈善事業對于經濟社會的貢獻影響將更為凸顯。
■ 本報記者 王會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