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4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2016年5月18日,民政部發布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其中多項公開內容涉及社會組織,公眾查詢社會組織信息將更為便捷。
信用信息公示公開
加快推進信用體系建設,依法制定和實施社會組織救災、社會救助、養老、慈善、婚姻、收養、社會工作、志愿服務等業務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加工、保存、使用,以及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和標準,建立健全各單位在依法履職過程中形成的基礎信息和信用記錄,完善信用信息歸集和共享機制。
積極通過“信用中國”網站和全國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公示、公開相關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信用信息。
行政審批和行政處罰信息公開
對全國性社會組織違法行為、違法編制省級行政區域界線詳圖行為、民政部許可的養老機構違法行為實施的行政處罰信息予以公開,主動公開被處罰當事人名稱、主要違法事實和處罰種類、依據,并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對于在民政部門戶網站公示的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同步推送“信用中國”網站公開。
推動便民信息查詢系統開發
依托已建的社會組織管理、災害救助管理、全國最低生活保障、養老服務、全國婚姻登記、志愿服務、國家人口庫(民政部分)等信息系統和正在立項建設的金民工程一期、國家法人庫(民政部分)項目等,整合相關業務信息資源,在加強現有各系統應用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便民信息查詢系統,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及時了解掌握自身基本情況、信用記錄以及其他民政有關信息提供支持。
全面推進民政業務信息公開
實現民政綜合信息數據公開常態化,定期公開民政統計月報、季報數據,及時公開民政事業發展“十三五”相關規劃文本;
做好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基本數據發布工作,主要包括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臨時救助對象人數,保障標準,補助水平和資金支出情況,以及醫療救助對象人次數、資助參保參合和直接救助資金支出等情況;
加大社會組織信息公開力度,進一步完善中國社會組織網建設,依法公開社會組織成立、變更、注銷、年檢信息;
做好災情和救災工作信息公開,定期發布全國核定災情、救災工作進展、救災資金物資調撥使用等情況;
對行政區劃調整、地名命名更名、行政區域界線變更等事項做好公開,推進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的宣傳工作;
做好養老服務業發展、殘疾人兩項補貼信息公開,加強對孤兒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政策落實信息、精神衛生社區康復服務試點信息的公開力度;
落實慈善事業發展信息公開,及時主動公開慈善信托備案事項、檢查評估結果等信息。
財政資金、公共資源配置信息公開
按照財政部統一規定的時間和格式要求,公開部門預算決算整體情況,民政事業發展“十三五”總體規劃和各專項規劃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落實福利彩票公益金公開制度,公開部本級彩票公益金的全年總體額度、使用規模、資助項目、執行情況和實際效果等;
嚴格執行政府采購制度,在民政部網站和政府采購信息指定媒體發布招投標信息,及時公開招標、中標公告與采購結果,推動政府采購公開、公平、公正。
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
緊扣2016年民政政策創制項目,利用節日、公益性紀念日等時間節點,安排政策宣講,組織第三方專家學者解讀政策、闡釋政策,對政策出臺背景、具體要點、配套措施進行全面介紹,并設計由消息推送、案例剖析、延伸鏈接、媒體視點、專家評論、受眾感言等構成的“組合拳”式報道方案,展開廣度、提升高度、挖掘深度,全面提高民政政策的社會知曉率和民政對象對相關政策的認知度。
加大多平臺聯動公開力度
充分發揮民政部門戶網站平臺作用,注重全面、準確、及時發布信息,針對社會熱點和業務工作重點,及時梳理、匯總相關信息,規范信息上網審核流程,運用多種新形式及時向公眾發布相關專題和信息,并確保部長信箱、留言咨詢、網上信訪、信息公開在線申請平臺等渠道暢通;
用好用活政務微博微信,入駐主流新聞媒體客戶端,打造移動互聯網上的民政新聞門戶,支持和推動民政報刊進軍新興媒體,加快報網融合、刊網融合,切實為信息全面公開提供支撐;
發揮部機關各部門專業網站、社會組織動態微信公眾號、中國減災微信公眾號、自然災害災情手機報等部門特色宣傳渠道和陣地作用,整合資源規模優勢,推進信息公開工作多管齊下、形成合力。
以新聞發布促進政府信息公開
繼續完善例行新聞發布、應急新聞發布和日常新聞發布相結合的新聞發布制度,推進信息發布常態化、規范化;
積極參加國務院重大政策例行媒體吹風會、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等重大主題新聞發布活動;
定期向媒體記者通報重點工作計劃和進展情況,并協調安排媒體記者參與重大活動、重要會議和新政策調研,為媒體記者宣傳報道民政工作創造條件;
拓展新聞宣傳發布形式,合理安排領導干部通過撰寫署名文章、參與訪談節目等方式,帶頭宣傳政策法規,并注重發揮好專業機構、專家學者闡釋政策、解疑釋惑的積極作用。
■ 本報記者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