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2017年1月12日,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和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家族慈善傳承中心在北京聯合發布“2016中國捐贈百杰榜”。王健林、許家印、古潤金連續6年上榜,陳經緯、盧志強、楊國強成為6年以來上榜5次的慈善家;而熊新翔等66位慈善家則在2016年度首次入榜。
從2016年上榜慈善家的區域、行業分布看,廣東省和房地產業盛產慈善家,上榜人數和捐贈總額均列入第一。房地產行業32人上榜,持續六年排第一。但是從捐贈規模來看,互聯網行業貢獻最大,2016年捐贈213占當年百杰榜的56%。
中國捐贈百杰榜自從2012年初發布首個榜單后,其后每年發布一次。與前幾年相比,2016中國捐贈百杰榜首次將捐贈者年齡段分析指標納入其中。
對于新納入的指標參數,榜單發布人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研究部主任、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公益研究中心副總監程芬在接受《公益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基于研究需要取用。每一代人的行為和思維模式都不一樣,對捐贈者年齡段進行分析,可以獲知哪些人屬于代際傳承、上世紀50年代人捐贈基于哪些緣由?政商關系、社會回報還是其他考慮。我們對捐贈年齡段進行研究會發現不同年齡段差別十分明顯,可能獲知更深層次的信息。”
“2016中國捐贈百杰榜首次納入這一指標,只是一個開始。”程芬補充道。
作為榜單發布人,程芬表示,與各項數據指標的“刷新”相比,2016年中國大額捐贈在質量上的“飛躍”更令人振奮。
“以馬化騰、陳天橋、陳一丹為首的新生代慈善家更具國際視野和未來意識,也有足夠的海外資產放眼全球規劃影響更為深遠的慈善體系,所以2016年多個慈善家開始支持腦科學、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等前沿科技研究和文化傳承、教育創新,他們將引領中國慈善事業的進化。”程芬說。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助理院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傅昌波認為,經歷近40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社會面臨系列“成長后的煩惱”,需要通過政府、企業和社會共同努力來治理解決。2016年我國首部慈善法頒布實施及系列配套政策發布,為高凈值人群投身公益慈善、參與解決社會問題修筑了更好的“善道”,這是年度大額捐贈實現全面突破的重要原因。
傅昌波表示:“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將持續發布《捐贈百杰榜》等系列報告、組織‘全球善財領袖’等培訓項目,積極引導財富向善,為中國培養更多‘深謀遠慮’的慈善家。”
■ 本報記者 張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