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企業、公益跨界聯合 探索推動兒童財智教育
2017-12-1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皮磊
12月17日,第八屆國家理財師年會將“2017·百姓理財教育特別貢獻獎”授予開創融合中西方財智文化教育先河的北京貝才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負責人、教育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審定推薦的《少兒財智啟蒙:財智三字經》作者李樹翔表示,學會理財應該不僅僅是成年人的事,財智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
大概十年前,李樹翔在做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時研發了一些青少年心理教育工具,接觸了大量的青少年心理問題案例。他發現,當經濟條件越高時心理問題就越多,這個規律在青少年群體中尤為突出。很多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家庭經濟條件也不錯,并且很多孩子的心理問題是由錢直接引起的。
2007年,李樹翔曾接觸過一個案例。一位事業成功的母親帶著年近30歲的“海歸”兒子做如何擺脫網絡游戲成癮的心理咨詢。這位母親表示,孩子玩游戲成癮,不想上班,連吃飯也要她做好提醒。她認為是網絡游戲害了兒子,也害得自己連出差、走親戚都不敢出遠門。
李樹翔團隊在了解孩子的成長經歷后表示,不是網絡游戲害了孩子,而是家長手里的錢害了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忙于工作,用金錢滿足孩子的需求,不讓孩子付出勞動,使得孩子沒有感恩心與責任感。而這些錢又以“愛”的名義剝奪了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創新的熱情,甚至生活樂趣。李樹翔談到,其實只要揭開青少年心理問題的面紗,就會發現許多問題出現的源頭就是金錢。
他表示,快速致富的中國人有教育窮孩子經驗,但缺乏教育富孩子的經驗。中國家長的溺愛(掙錢就是給孩子的,孩子有求必應)、惰愛(工作忙或懶惰,用錢替代陪伴)、補償愛(有愧疚,以錢補償)、嚴控愛(嚴控不給孩子錢,使得孩子在同學及小朋友面前有些自卑和孤立),導致了孩子對金錢認知的隨意與混亂,孩子沒有處理金錢問題的能力,由此發生了許多家庭問題及社會問題。
據廣東省公安部門統計,80%的未成年人犯罪與金錢問題有關。而人的金錢價值觀是由童年認知決定的,這種認知將伴隨終生。在中國,孩子是家庭財富的享受者,卻不是家庭財富創造或管理的參與者。許多家長忌諱跟孩子談錢,更有許多“財盲”家長錯誤地傳達了金錢觀念。
為此,李樹翔也曾呼吁: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那些衣食無憂、缺乏對金錢認知的孩子也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從教育的角度來說,處理金錢問題的能力關乎孩子未來的自控力、創造力和幸福力,財智教育需要從娃娃抓起;從家庭財富傳承的角度來說,財智傳承比財富傳承要重要很多,這也需要從娃娃抓起;而從國家富強的角度來說,未來國人的財經素養教育也需要從娃娃抓起,這影響到孩子未來是否能夠高效利用資源并在競爭中獲勝。
那么,少兒財智教育應該從哪里入手?李樹翔談到,首先要解決教材的問題。因為中國的民族文化、教育背景、投資環境、宗教信仰等與國外不同,不能完全把西方的東西照搬拿來。在此背景下,李樹翔結合中西方財智文化的特點,創作了《少兒財智啟蒙:財智三字經》。其核心為“鑄財器”理論,將中國傳統文化的“道”與西方知識技能的“術”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再開展“開源”與“節流”教育,使其具有建設性與可持續性。“從財富創造到生命關懷是我們做少兒財智教育的終極目的。”
目前,該課程先后走進了北京師范大學附屬朝陽小學、山東師范大學附屬小學、香港少兒財學院等教育機構,同時也通過金融機構走進職場、社區、場館等。
今年上半年,李樹翔及其團隊聯合教育、金融以及公益界人士,發起了“中華少兒財智教育工程”,建立了通過培訓“家庭財智指導師”來培養“財智寶貝”的可持續發展體系,得到企業及公益機構的大力支持。
從今年7月份開始,“中華少兒財智教育工程”培訓的120余名志愿者講師及家庭財智指導師開始走向講臺,走向家庭,引導家長系統地培養3600多名“財智寶貝”。該項目計劃用五年時間培訓10萬名“家庭財智指導師”,培養1000萬名“財智寶貝”,影響1000萬家庭進行健康財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