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在2017年底舉辦的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上,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任賢良表示,全國貧困村寬帶的覆蓋率已經達到了86%,農村電商有效幫助貧困地區農民增收致富,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從五年前的25%上升到90%,越來越多貧困地區的孩子通過互聯網學習、成長。近年來互聯網企業的不少做法開辟了精準扶貧的“新通路”,當下互聯網精準扶貧模式與傳統捐贈相比,除了“精準”外,更大的意義在于能實現幫扶地區“造血式”的生長。目前尚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電商產業扶貧的縱深發展,比如產業扶貧長效機制建設不足,“輸血”增收的同時,對于貧困戶持續“造血”致富功能還有待加強。
互聯網企業成為扶貧生力軍
記者對比了《公益時報》發布的“中國慈善榜”14年來的榜單發現,近三年來互聯網企業創始人也頻繁登榜。2015年,第12屆中國慈善排行榜,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以124億元捐贈額獲稱“中國首善”,同時京東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入選“中國慈善榜十大慈善家”;2016年,騰訊主要創始人、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陳一丹以2.92億元的捐贈位列慈善家榜單首位,成為新一屆“中國首善”;2017年,小米CEO雷軍首次登上“中國慈善榜”。根據“中國慈善榜”分析,2017年來自計算機、互聯網等IT相關領域的慈善家共15位,捐贈額高達9.2億元,平均捐贈額超過了6000萬元,接近所有慈善家平均捐贈額的2倍,扶貧成為最受關注的領域,其中慈善家投入的資金達到5億元,慈善企業投入的資金達到13.3億元,還不包括投入留守兒童保護、殘障、疾病救助等與扶貧相關領域的資金。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互聯網企業已然成長為精準扶貧領域的新生力量。當下互聯網精準扶貧模式與傳統捐贈相比,除了“精準”外,更大的意義在于能實現幫扶地區“造血式”的生長。
按照京東方面公布的數據,目前京東已在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推進落實電商精準扶貧工作,發揮電商平臺對接產銷、精準營銷的作用。記者從京東方面獲悉,京東整合各部門資源在2016年年底創新研發了京東公益“物愛相連”平臺,于2017年正式上線,這是京東利用強大的物流能力在精準扶貧上的又一次嘗試。目前已經和60余家公益組織合作,上線130余個公益項目,收到愛心超過14萬份,累計募集物資近160萬件,物流配送里程達40000公里,而這些物資都會對接到貧困地區,幫扶人群已達2000萬,影響超過4.5億人次。
唯品會公益平臺唯愛工坊誕生于2017年,利用質檢、物流、營銷產業鏈運營支持體系,定制開發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公益產品進行綜合賦能,一方面提升受助群體技能與項目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銷售收入用于幫扶目標群體,為貧困生產者的產品提供免費的流量和成熟的電商運營,這是唯品會所規劃的互聯網精準扶貧模式。比如在“唯愛·媽媽制造”非遺傳承與活化項目中,前期投入經費建設“唯愛·媽媽制造合作社”,為有傳統非遺技藝的貧困媽媽們提供知識和技能培訓,幫助她們發揮手工藝特長;同時邀請知名設計師進行浸入式體驗和創作,將傳統美學進行重構,讓非遺產品更具時尚性與生活實用性,設計師與貧困媽媽們共同生產制作;最后,唯品會免費為產品提供包裝設計制作、商品質檢、線上營銷運營、物流配送等支持,在“唯愛工坊”電商扶貧頻道上對產品進行零利潤售賣,專場銷售所得全部用于幫助這些貧困媽媽們。
“可持續發展的公益項目應該是脫離掉某一個企業還是能正常運轉的,所以我們帶動了唯品會平臺上多個品牌參與到唯愛工坊中,共同發現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魅力和商業價值。”唯品會企業社會責任總監王永莊解釋說,要實現非遺的產業化,“產、學、研、售、秀”一環都不能少,將非遺整個全產業鏈打通,政府引導,產學研助力,平臺對接,最終從資本、市場,人才等多個維度為非遺提供一個可持續的產業化解決方案,從而實現非遺自身的內生性發展,其它扶貧項目也應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
持續“造血”功能有待加強
雖然互聯網精準扶貧目前發展得如火如荼,但是仍存在急需解決的問題。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看來,當前的電商扶貧模式還不夠精準,沒有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戶”,沒有依據致貧原因在扶貧方式上因勢利導,產業扶貧長效機制建設不足,“輸血”增收的同時,對于貧困戶持續“造血”致富功能還有待加強。張近東建議,政府要加強對貧困縣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特別是要重點支持冷鏈物流等與農副產品上行息息相關的特色基礎設施的建設,將扶貧方式從捐贈扶貧、銷售扶貧向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創業扶貧及集體經濟增收扶貧等模式轉移。
劉強東也發現,互聯網精準扶貧目前尚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電商產業扶貧的縱深發展:一是農產品“小”“散”“非標”,競爭力不足;二是農產品品牌發展不足,市場效益沒有充分體現;三是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產地倉等模式應用難度大。對此,劉強東提議促進農產品規模化生產,提升農產品競爭力;調動各方資源,實施“扶貧品牌”培育行動出臺支持鼓勵政策,加快農產品物流設施建設;加大扶貧宣傳,推進“消費扶貧”。
(據《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