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經過了過去幾個月的準備后,李愛玲的這場答辯就如同是練兵后的一場實戰。從答辯間出來,李愛玲長舒一口氣,覺得有戲。經過答辯、評議、投票等環節后,帶有精準扶貧基因的“巧娘草編”公益項目正式入圍并最終獲得50萬元資助。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社會組織提供良好的發展契機,為社會組織的專業服務提供了實踐空間和平臺。反過來,社會組織規模化和專業性的提升,也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了有力的社會協同力量。
當前,一個由中國民生銀行發起的,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共同舉辦的“我決定民生愛的力量——ME公益創新資助計劃”用三年甚至更長時間尋找著社會組織助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最佳路徑。
項目設計聚焦精準扶貧
2016年11月,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明確提出,“支持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各類組織從事扶貧開發事業”。
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做好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為此,第三屆“我決定民生愛的力量——ME公益創新資助計劃”(以下簡稱“ME創新計劃”)在繼續保持原有覆蓋范圍的社區發展、教育支持、環境保護、文化保護、衛生健康等五大領域基礎上,向精準扶貧項目傾斜,積極參與脫貧攻堅戰,突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國家戰略部署。
根據項目組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第三屆ME創新計劃共收到了423份項目申請(申報總量較第二屆增長5%),項目評審在堅持執行力、創新性、持續性、影響力等評審原則的基礎上,對精準扶貧相關項目優先支持。
去年9月間,李愛玲所在的陜西嘉義婦女發展中心在渭南市臨渭區橋南鎮巧娘草編專業合作社門前舉辦“橋南鎮廟底婦女公益創投二期項目”,當天人頭攢動,鑼鼓喧天。
“巧娘草編”是由陜西嘉義婦女發展中心發起的一個公益項目,旨在充分調動當地婦女傳承非遺草編、發展草編產業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草編工藝品制作水平,擴大橋南草編的知名度,促進農村婦女增收致富,助力脫貧攻堅。
同期,寄期望機構做大做強的“巧娘草編”向ME創新計劃提交了申報書。
從申報、接受資格核查、入圍答辯到網絡投票,“巧娘草編”在四個月后獲得資助。
如何做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以反貧困為目標任務,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一宏大的戰略部署中,政府、企業、社會組織都要充分發揮其能動作用,并在相互影響和建構中協同、合作、發展、改變。
從實施大規模精準扶貧工程以來,各種社會組織得到迅速發展,形成全國性與基層組織、綜合扶貧與專業組織相互配合的格局,有力地支持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實施,為中國脫貧攻堅實踐提供一定的經驗內容。
來自ME創新計劃的50萬元資助金對很多民間社會組織來說無異于一場“及時雨”,不僅可以解除他們資金緊張的燃眉之急,更讓他們從四處籌資的窘迫中解脫出來,將主要精力用于項目的規劃、管理和實施。
“從ME創新計劃的資助經驗來看,社會組織在踐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其‘是否對象精準、資源聚焦、效果明確和有無可持續性’。”中國民生銀行ME創新計劃組委會表示。
“應該根據貧困人口自身條件和資源狀況針對性采取措施,分為:暫時沒有勞動能力,通過援助或干預能建立勞動能力,如提供未成年人教育、對可治愈的疾病的健康援助;有勞動能力,有一定資源,可以通過創新生產組織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脫貧;有勞動能力但沒有足夠資源,通過異地搬遷、培訓就業等方式脫貧;永久性喪失勞動能力,可以納入社會保險保障體系。”組委會補充道。
最終,經過整個評選過程,朝陽行動鄉村服務創新中心“黑土麥田鄉村創客計劃”、西吉縣清源和諧社區服務中心“暖流行動——老區婦女骨干培養計劃”、陜西婦源匯性別發展中心“陜西合陽縣鄉村婦女主導的社區發展”、陜西嘉義婦女發展中心“巧娘草編技術推廣項目”、烏拉特前旗博雅文化協會“草人e工坊”、陜西省榆林市青少年社會工作者協會“童夢空間——社區流動兒童社工服務項目”、北京富群社會服務中心“三江源社區生態扶貧創新項目”等7個屬于社區發展類的精準扶貧項目獲得第三屆“ME創新計劃”的支持。
激活社會組織發展基因
為更好地實現助力民間公益機構的發展,匯聚資源形成合力并推動社會問題的解決,中國民生銀行ME創新計劃自身的運營管理模式也處在不斷發展和優化中,這些優化體現在項目運營管理的諸多環節中。
2015年,中國民生銀行發起第一屆ME創新計劃。每年,從全國評選具有創新性、執行力、持續性和影響力的項目給予每個項目50萬元的資助。
兩年間,中國民生銀行已為41個公益項目提供總計2050萬元的資助。這筆資助不僅為社會組織提供基本的資金保障,更是激活社會組織可持續發展的基因,有效提升社會組織的社會影響力和項目執行力,助力社會問題的解決。
第三屆ME創新計劃為22個入圍項目提供1100萬元公益創新資助基金,自2017年9月6日啟動以來,共收到423份公益項目申請。經過專家評委評審,有來自全國的44家機構的公益項目進入投票環節。
三年間,全國有近800家社會組織參與申報,63家獲得資助,項目覆蓋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直接受益人群18萬人,間接受益人群超過25萬人。活動期間共有近300萬人次參與投票,網絡傳播覆蓋超過1億人次。
打造創新資源平臺
中國民生銀行ME創新計劃通過資助公益創新項目造福社會民生,是金融機構和社會組織的開創性合作。中國民生銀行作為金融機構,將金融資本流入公益領域,提供資金和智力支持,撬動了更多的社會資源。同時,中國扶貧基金會作為中國扶貧公益領域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社會組織之一,憑借自身的資源及經驗優勢,提供人力和技術支持,助力更多社會組織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凝聚了更多的社會力量。
“ME創新計劃正在變成資源整合的平臺。首先,為獲得資助的機構鏈接到更多的資源,從項目資助到機構合作;其次,ME創新計劃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項目的申報數量和網絡投票的人數都在不斷增加,很多機構將ME創新計劃作為機構宣傳推廣的平臺。”中國民生銀行ME創新計劃組委會表示。
ME創新計劃評委之一、中國礦業大學盧瑋靜表示:“ME創新計劃不僅為發展在前沿的社會組織提供引領性資助,更是構建了一個相互激勵、交流、支持的平臺,我們要關注資金的使用效果以及帶來的社會改變。另外,公益與創新相伴相隨,最終是通過鏈接整合資源、激活整體創新模式,助力社會問題解決。”
“任何新的有益嘗試,只有經過時間的考驗,才能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夠形成比較成熟、持續、可推廣的公益項目運作模式。” 在第三屆ME創新計劃啟動大會上,中國民生銀行辦公室主任陳國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