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文梅
■ 本報記者 文梅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而過去的近40年,也是見證我國基金會行業成長與發展的近40年。
作為我國社會組織的三大類型之一,我國首家基金會出現于1981年;自2004年《基金會管理條例》頒布,基金會的成立大有雨后春筍之勢;至2016年《慈善法》落地,基金會行業又迎來新的發展時期,目前,我國基金會已超過6400家……
時代脈搏和行業政策可謂一直牽動著我國基金會行業的發展。
從無到有,從“嚴進”到“嚴管”
改革開放后,我國調整了國家與市場、國家與社會的關系,重新分化和定位了不同種類社會組織的功能,這為基金會提供了產生和發展的空間。
1981年7月28日,我國第一家基金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成立;1982年,宋慶齡基金會和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相繼成立;1989年,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成立……這些基金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當代基金會發展的開端。1988年,國務院發布《基金會管理辦法》,次年,《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出臺,基金會正式納入政府管理的范圍。
但《基金會管理辦法》確立的三重監管制度也嚴重掣肘著基金會的發展,加之1996年我國開始對基金會進行清理、整頓,20世紀最末幾年,經過了一番熱騰景象的基金會行業出現了停滯。到2003年年底,全國經各級民政部門登記的基金會雖然接近1200家,但每年新增登記者寥寥,且鮮有非公募基金會出現。
2004年,國務院頒布的《基金會管理條例》為民間慈善破冰,使非公募基金會成為發展重點,基金會行業迎來劃時代發展階段?!痘饡芾項l例》還明確規范了基金會內部治理、財務會計制度和善款使用等內容,使我國基金會發展走上正軌。
在此之后,許多省份都下放了基金會登記管理的權限,非公募基金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2011年,我國非公募基金會數量首次超過公募基金會,到2016年年底,前者更是公募基金會數量的兩倍之多。
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對基金會等社會組織的監管呈現出“重登記、輕過程”的面貌,對基金會登記的門檻要求相對高,審批過程相對復雜,但在監管上往往是“事后被動處理”,過于松散。
為了扭轉這種監管模式帶來的行業弊端,不少省市紛紛“試水”社會組織的直接登記,向“寬進嚴管”模式轉型。
2016年《慈善法》的正式實施也印證了國家對這一新型監管理念的認同。
當然,《慈善法》對于基金會的更大影響在于放開“公募權”?!洞壬品ā穼嵤┖蟪闪M兩年的慈善組織,即可申請向公眾募捐的資格,這宣告著閘門松開,公募權不再是“特權”,更公平的競爭將推動慈善公益組織優勝劣汰的進程。
公益與商業:擁抱還是割裂
近年來,一批有實力的基金會開始從傳統的運作型機構向資助型機構轉型,與草根NGO良性互動、優勢互補、共同成長,在推動公益行業價值鏈、生態鏈產生良性變化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影響力。
對于資助型基金會的未來發展,業界認為在五個層面存在突破的可能性:突破官辦基金會的“利益鐵三角”;社區基金會發展空間巨大;做資助是家族基金會的最佳定位;“金融+公益”模式初露端倪;企業基金會轉型獨具優勢。
就在基金會運作模式隨著行業發展的現實需求逐漸轉型的同時,公益界也掀起了一場引人注目的“公益與商業”孰左孰右之爭,諸多社會人士和業界專家紛紛加入這場價值觀大討論。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中國公益事業的發展,商業的介入和融合是大勢所趨,但我們不僅需要利用商業經營之道,亦須守住公益之美德。
如何判定基金會品牌?
據基金會中心網統計,截止到2018年4月4日,全國共有6481家基金會,行業凈資產已經接近1400億元,基金會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評判一家基金會運作是否健康良好,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捐贈收入、公益支出、透明度、社會公信力、公益項目執行情況等若干指標。特別是籌資能力,一度成為判定基金會運營好壞的中心權重。
不過公眾想要掌握基金會運營狀況始終很難。當下中國這6400多家基金會,哪些在真正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專心于自身公益項目的積極運作,哪些是打著公益旗號沽名釣譽、尸位素餐的“偽公益機構”——恐怕一時半會沒人可以判定?;饡淖饔么笮?、運營好壞需社會反饋和第三方驗證。
縱觀當下一些基金會簡介、報告,動輒自詡“第一”或“首創”,以作用夸大為能事,以避實就虛為手段,以自定公信為尺度,以個別受益人說法為依據,以明星名人參與為光環,有的機構多年來運轉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卻從不曾停止制造噱頭,以公益之名蒙蔽公眾和社會,對中國公益組織的健康發展消極作用甚重、負面影響極大。
中國基金會需要一個可鑒別、可匯總、可持續的公開參照平臺。
2015年,“中國慈善榜”發布首張“基金會榜單”,填補和完善了該領域的空白和缺憾。
中國慈善榜基金會榜單旨在揭示中國公益基金會的發展現狀,為公益基金會創建品牌建構路徑,為公眾關注和參與公益慈善項目提供依據。
第十五屆(2018)中國慈善榜發布盛典將于4月25日在水立方隆重舉行,今年這張基金會榜單也將于當日同時揭曉。這是中國慈善榜基金會榜單的第四度發布,與往年只將捐贈收入和公益支出作為基本評價的考評方式不同,今年的基金會榜單還將透明度、社會影響力等指標列入評審維度,基金會評估等級亦作為輔助參考一并融入,評審專家委員會將根據以上指標予以復核、審議并給予綜合打分,綜合排名取至前50位。
中國慈善榜基金會榜單期待更多新面孔、新機構。大幕已經拉開,現在就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