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6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姚定康
■ 姚定康(發自紐約)
第67屆聯合國新聞署/非政府組織(UN DPI/NGO)大會,于8月22日至23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本屆大會主題為“共同為全球問題尋求解決方案”,探討如何加強聯合國與非政府組織之間的合作,用多邊主義理念解決當前全球面臨的重大問題。
此次大會是聯合國NGO組織今年最重要的活動,也是全球民間社團組織的一次盛會。有來自100多個國家與地區,500多個民間社團與公益組織的代表2000余人參會。聯合國各系統的高級官員、多個國際著名慈善與公益基金會、各方媒體人士及NGO的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
強調多邊主義與青年發展
這次會議的主席是國際樂施會執行主任溫妮·比亞尼馬(Winnie Byanyima)。她在大會開幕式上說:“當今世界面臨包括發展不均衡、大規模移民等諸多問題,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有全球性的解決方案。”她強調:“多邊主義能夠幫助人們解決諸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聯合國負責新聞傳播事務的副秘書長艾莉森·斯梅爾(Alison Smale)致詞說:“加強聯合國與民間社會組織的聯系,以多邊主義的價值,能為解決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單獨解決的全球性問題提供了機會。”
聯合國非政府組織委員會主席布魯斯·諾茲(Bruce Knotts)鼓勵各國非政府組織積極參與聯合國的各項公益事業,贊揚非政府組織具有政府機構所欠缺的很多優勢,能在許多領域發揮其獨特作用。
參加此次會議有近44%是青年,從而體現了這一會議讓年輕人更接近聯合國的目的。會議對青年一代積極投入公益事業給予充分的鼓勵與期盼。
會議還通過一個青年宣言,展示了在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過程中,青年們所能作的貢獻與承諾。
會議青年小組委員會聯合主席羅斯(Madison Ross)是一位民間組織成員。她代表的NGO“全球梅爾卡多”(Mercado Global)通過銷售土著婦女手工制作的配飾來幫助她們增強對自己的信心,獲得廣泛的贊譽。
她說:“這次會議為年輕人提供了發聲的機會,也希望能夠幫助各年齡段的人們找到為可持續發展目標做貢獻的機會。”
此次大會邀請的對象,主要是世界各國與聯合國NGO系統已建立有關系的民間社團組織。由于各方面對參與這次大會的熱情、免費參會的規則以及網絡報名方式的便利,至使報名參會人數大大超過預期,不得不提前20天截止報名。
此次大會由聯合國新聞署主辦,在運用媒體對大會的宣傳報道上更具特別優勢。通過聯合國網絡電視(UN Web TV)、臉書(Facebook)與推特(Twitter),大大擴大了會議的國際影響力。
在過去的十年,大會曾先后在法國巴黎(2008)、墨西哥墨西哥城(2009)、澳洲墨爾本(2010)、德國波昂(2011)及韓國慶洲(2016)等地舉行。這是十年后再返紐約。
華人參會起步之年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大會由不少華人的參會。既有在美國當地的華人,還有來自中國的,有近50位,比過往明顯增多。雖在總數2000多位代表中,比例并不高,但華人形象明顯,活躍度很高,從主會場與分論壇,從臺上到臺下上都隨處可見。
參會華人中,在開幕式上作主題演講的女青年,剛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的駱瀟蒙令人印象深刻。她分享了自己所做過的公益項目和未來計劃。幾年前,她和哈佛學生王佳藝等共同創辦了吉米公益組織(Global Youth Mentorship Initiative),這是一個專門組織中美大學生在暑期到中國貧困地區為當地兒童舉辦夏令營補習活動的青年公益團體,她們的優秀表現,獲得聯合國非政府組織委員會的高度贊賞。
能夠在開幕式進行演講,顯示出大會組委會在安排議程時,對華人已有相當的重視。駱瀟蒙展現出的自信與風采,獲得的熱烈掌聲,也為廣大華人爭光。
出席這次大會的華人NGO,美國當地有美中新聞基金會、華人NGO公益基金會、久安傳媒、世界和平協會、世界發展基金會等組織。來自中國大陸的有長城學會、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國際青年綠色設計創新聯盟、國際媒體組織等。來自臺灣地區的有慈濟基金會,來自香港地區的有中國記錄通訊社等組織。
他們在專題園桌會議中發表的,如“與地球共生息”、“中醫古代智慧與現代醫學的交融“等主題演講,都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浙江大學、慈濟大學、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均有青年實習義工,參與了大會籌備期間不同階段的會務工作。華人NGO組織為大會的宣傳、聯絡、組織及志愿者提供的支持,也獲得了大會的充分肯定。
華人參與大會,2018年是個起步年,但從某些傳聞亦可知出現了一些“情況”。如有公司企業將大會這一國際公益講堂,誤作為商業論壇與“打廣告”的機會,也有將聯合國免費的會議活動“賣票”獲利,更有非法設立“聯合國”名頭的各種組織詐騙公眾,值得各方關注。
所以,對重要的NGO國際會議,今后最好能有國內公信力高的NGO組織及公益媒體聯合出面組團,讓更多優秀的中國NGO公益組織亮相國際場合,相互學習、開展合作,展現新世紀中國NGO的新形象,并能經由國際媒體作最充分的宣傳報道。
中國作為世界大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眾的公共意識不斷提升,各類NGO組織也紛紛出現。這既是一個可喜的進步,也極需頒布條例加強管理,防止蒼蠅蚊子滋生。還要在引導公益觀念上下大力氣,并在運作的規范化與國際化上有進步。不妨可以考慮規劃舉辦全國性的公益組織大會,然后舉辦有國外公益組織參加的國際公益組織大會。
以中國一流的國際會議組織水平,若能在中國舉辦第70屆聯合國非政府組織的年會,其意義顯然非凡。
(作者系國際NGO研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