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時報》聯合二更公益等籌建N次方公益傳播聯盟 讓公益傳播1+1>2
2019-01-1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近日,由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綠化基金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二更公益、南都公益基金會、壹基金、公益時報、《中國慈善家》雜志、新浪微公益等10家機構作為首批成員共同發起的“N次方公益傳播聯盟”正式籌建,共建公益傳播新生態。
聯盟表示,未來將吸引更多深耕公益領域的傳播機構、品牌企業、公益院校與公益組織共同加入,打造公益品牌活動與優勢傳播資源跨界合作平臺,推進中國公益傳播事業發展與資源整合支持平臺,構筑公益領域人士交流互動與合作支持新平臺。
公益傳播讓公眾參與更便捷
2008年,汶川地震激發公眾參與公益熱情,公益傳播在這一年達到峰值。隨著公益事業的發展,2016年《慈善法》正式出臺,距今實施已滿兩年,但研究表明公益傳播態勢與公益事業發展的進程并不相匹配,這需要公益傳播的努力倡導,讓人人公益的理念被公眾認知和認同,讓公眾身邊的正能量故事變成一種激勵和引領,通過改進場景公益的傳播方式,讓公眾更便捷的參與。
作為“N次方公益傳播聯盟”發起方代表,二更傳媒總裁林冠朝就參與聯盟初衷做出闡釋。
林冠朝說,“第一,新媒體交互性強,用戶反饋更加直接。能夠較好的幫助公眾和機構踐行社會責任;第二,從圖文傳播媒介升級到短視頻,二更發現短視頻比圖文更有利傳播,這讓公益傳播更為便利,加深了二更公益的使命感;第三,公益行為中,僅憑一己之力較難成形,好素材、好話題的尋找和傳播需要多方參與共建;第四,二更在發展中接觸的機構伙伴都擁有核心公益資源,這有利于二更做好公益。”
場景公益時代呼喚專業傳播
移動通信技術高速發展,公益傳播越來越成為場景公益,公益無處不在,隨手公益,公益既能讓人看見,還能讓人觸碰,場景公益的時代已經來臨。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助理院長傅昌波表示,“N次方公益傳播聯盟。首先,應該是各類全目錄跨平臺媒體的公益傳播資源聯盟,伙伴優勢互補。資金、聲音、時間、技能都是聯盟伙伴可以提供的公益資源;其次,每年推選引領性公益創新傳播案例。聯盟傳播可以分成幾個類別推進,從故事技法、內容呈現、技術融合都是建立類別。未來,聯盟將考慮建立公益傳播研究中心,讓場景公益更加廣泛、深入、專業,讓傳播機構、企業CSR部門、社會組織自媒體等力量,匯成強大合力。公益研究、公益行動、行業沙龍、行業培訓、年度報告、創新案例、年度峰會,這些都是聯盟發展選擇的范疇。”
“N次方公益聯盟中的每個伙伴都知道自己的位置和作用,這樣大家才能聯手,二更公益的需求也是從淺到深,從最簡單的做起。聯盟伙伴都是智囊團,發現好資源和好機構需要幫助,二更將提供最好的資源進行支持。”林冠朝說。
創刊于2001年的《公益時報》,是國內最早專注公益領域報道的媒體,可以說,見證了當代公益的發展歷程,也參與和見證了公益傳播的所有形態和發展階段。
作為聯盟發起方代表,《公益時報》總編助理高文興表示,“公益傳播有它的特殊性,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作為個體,公益傳播要結合自身屬性,樹立自身區別于其他媒體的特色和品牌,這樣才能為公益傳播增添有效的價值;當然,公益傳播應該以合力進行,所以作為聯盟,設定明確的目標,精選優質的媒體,讓聯盟以傳播效果取勝,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媒體矩陣,讓1+1真正產生大于2的效果,這是公益傳播聯盟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