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由于家庭貧困、居住偏遠,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許多小學生每天要花近4個小時徒步上學。四川協力公益發展中心了解到這個情況后,一頭扎進山區,一邊摸查各縣鄉的貧困生數量和公共交通情況,一邊積極爭取當地黨政部門的支持。他們還在互聯網上發起公益籌款,吸引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參與幫扶。最終,這些努力換來一張張“免費車票”,惠及貧困地區8所小學的近700名學生。這是共青團在組織動員廣大青年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過程中涌現的一個典型項目。
當前,隨著青年群體不斷分化、需求日益多樣,像四川協力公益發展中心這樣的青年社會組織蓬勃發展。截至2018年5月,全國共有超過80萬個注冊社會組織,其中,以青少年為主體和以服務青少年為主業的青年社會組織占據相當一部分。他們活躍在城鄉社區,在各個領域發揮著積極作用,并逐漸成為青年聚集的新方式。
貼近青年
讓基層團組織更有吸引力
根據青年的特點設計活動,是很多青年社會組織的看家本領。在團組織引導下,他們的熱情和創意有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
2018年6月,第七屆無錫青年創意節正式開幕。創意節的承辦主體是一家名為“二泉”的青年社會組織,商業體快閃、運動體驗日、風暴電音節等精彩紛呈的創意形式,都是出自這家組織的“腦洞”。借助青年社會組織的創造力和動員力,共青團的活動更有意思、更接地氣。截至目前,無錫青年創意節共舉辦活動100余場,吸引超過3萬人次青年參與,切實聯系凝聚一大批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年輕人。
除了能夠挖掘興趣,根植于青年之中的社會組織,也懂得解決青年們的“痛點”。
每當暑假來臨,很多家長就開始為孩子的看護問題犯愁。這些孩子和他們年輕的父母都是共青團聯系服務的對象,如何有效地解決他們的問題?團上海市委將目光轉向遍布社區的青年社會組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團市委動員青年社會組織加入“暑托班”,為小學生提供公益性暑期看護服務。擔任“班主任”后,社會組織小伙伴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結合孩子們的實際需求,開設安全自護、文明禮儀、慈善文化等實用課程,還為孩子們準備科學普及、讀書賞析、手工實驗、文體鍛煉等豐富的自選課程。目前,上海市共開辦“暑托班”1800多個,服務小學生近18萬人,團組織在社區青少年和青年家長中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大。
青年社會組織既能“腦洞大開”充滿創意,又能“雪中送炭”充滿溫情,他們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和接地氣的運行方式,為做好青年工作提供了新的啟示。為了充分發揮這些伙伴們的作用,不斷提升基層團組織的工作吸引力,各級團組織想了很多辦法。其中,團中央聯合民政部、財政部制定印發的《關于做好政府購買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的意見》,就是一個含金量很高的措施。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有21個省(區、市)、33個地市制定出臺配套政策,各地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為青少年開展服務的資金額達8.6億元,其中團組織作為購買主體的占60%。
聯系廣泛
讓基層團組織更有凝聚力
籃球服、寬T恤、棒球帽,這是街舞愛好者最鮮明的標志。伴隨著充滿節奏感的音樂翻轉騰挪,他們的每一次出場總能讓目光聚焦。為了把這些年輕人凝聚起來,在團山東省濱州市委推動下,中國舞蹈家協會街舞委員會濱州市聯盟成立。自此,這群律動的年輕人有了屬于自己的組織,越來越多的街舞青年也隨之聚攏過來,他們用文藝展演、“公益課堂”等方式展現自我、實現價值。
在關鍵領域和重要群體建立直接聯系的協會組織,是共青團凝聚青年的重要方式,也是擴大基層團的組織覆蓋的重要路徑。2017年,全團部署實施新興青年群體“筑夢計劃”,通過建立協會組織、加強骨干培訓、提供展示平臺等方式,努力把新興青年群體納入團的工作體系。
除了“自己建”之外,對于大量已經存在的青年社會組織,共青團也需要加強聯系,并將他們發展成為基層團組織的外圍組織,通過他們凝聚更多青年。在湖北武漢,“青年之家”已經成為精準聯系服務青年社會組織的重要載體。在這里,入駐的青年社會組織能享受政策咨詢、活動指導、公益培訓、資金扶持等窗口服務,這里還會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小伙伴加入。截至去年,全國已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青年之家”實體平臺3.6萬家,常態化聯系青年社會組織數量超過3萬個,更多青年通過這些青年社會組織與共青團緊密聯系在一起。
在符合條件的青年社會組織中積極建立團的組織、開展團的活動,是更好凝聚青年的必然要求。廣東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成立全國首家省級社會組織團工委,在社會組織中指導建立團組織23個,其中行業團(工)委11個,團支部12個。建團后,通過青春沙龍、專題講座、主題培訓等方式,這些原本游離在組織外的小伙伴了解到更多“硬核”的黨政理論知識,甚至有機會和黨的十九大代表面對面交流談心,解決自身的思想困惑。
只有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是內在的強大的持久的。在通過青年社會組織實現對更廣大青年的組織凝聚的同時,各級團組織著力加強對青年社會組織的思想凝聚。近年來,各級團組織重點針對青少年事務社工、網絡作家、新文藝青年等領域的青年社會組織骨干,開展了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主要內容的“青年大學習”活動。除了理論講解外,還組織這些小伙伴到江西井岡山、陜西延安、廣東深圳、安徽小崗村、江蘇華西村、浙江安吉等地現場教學,深入了解國情,深切感知歷史,激發他們帶動身邊青年將個人奮斗融入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
一呼百應
讓基層團組織更有戰斗力
對很多孩子來說,讀書是最平常的事。但在大別山深處,豐富的課外書卻是一種奢求。為豐富孩子們的精神生活,幫助他們增長見識,安徽向日葵公益助學服務中心把“汽車圖書館”開進了山里。《上下五千年》《平凡的世界》《紅樓夢》……一輛輛滿載圖書的汽車,顛簸在崇山峻嶺間,為求知若渴的貧困學生送去書香。
除“汽車圖書館”外,該機構還先后開展了快樂閱讀老區行、愛心義賣等多項活動,4年來共籌集善款130多萬元,惠及近千名大別山貧困和留守兒童。
這是全團青年社會組織“伙伴計劃”資助安徽向日葵公益助學服務中心開展的一個扶貧項目。2016年以來,各級團組織以“伙伴計劃”為牽動,組織動員廣大青年社會組織投身脫貧攻堅。僅2018年,就有上萬家青年社會組織積極響應,他們聚焦“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整合社會資金近億元,為貧困地區青少年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云南連心社區照顧服務中心依托駐村社工,為邊疆民族村寨兒童提供常態化的生活照顧和心理陪伴;寧夏利通區希望公益服務中心重點關愛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青春期女孩,通過走訪座談、物資幫扶、暖心慰問等方式,幫助她們提升自我保護能力、建立融洽的家庭關系;甘肅甘露公益中心將目光投向文化建設,在貧困鄉鎮援建鄉村合唱團,幫助那些熱愛音樂的貧困家庭青少年實現夢想。
脫貧攻堅戰場上有青年社會組織的身影,美麗中國的建設進程中也有他們的貢獻。
每逢周四,總有一群“特立獨行”的青年出現在北京的街道胡同。他們腳踩單車、胸貼徽標、插著小旗,穿梭于紅墻碧瓦間,倡導市民綠色出行。這是北京鐵刷自行車俱樂部響應團北京市委號召開展的“每周少開一天車”活動。除此之外,他們還策劃了刷街騎行、慈善騎行、比賽騎行等活動形式,傳播綠色理念,用年輕的方式影響更多年輕人。
在共青團“保護母親河行動”的倡議下,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生態環保社團參與到傳播綠色理念、踐行綠色生活的實踐中。重慶借助志愿者協會發起“河小青——守衛青山渝水·助力河長制”行動,組織廣大青少年常態化參與全市4500余條大小河流和3000余座水庫保護;上海依托大學生環保社團聯盟設計制作了木偶戲、音樂兒童劇等生動形象的環保類文化產品;長沙市5家青年社會組織在第44個世界環境日共同發起“綠色長沙”活動,深入社區向市民展示綠色低碳生活的小竅門……
青年社會組織為基層團組織增添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最終將體現為基層團的組織力。站在改革再出發的新起點上,各級團組織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韌勁,持續加強對青年社會組織的聯系、服務和引導,不斷擴大伙伴圈,積極釋放正能量,充分展現共青團更為廣泛和更多層次的組織力,將廣大青年緊緊凝聚在黨的周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青春力量。
(據《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