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百校聯唱獻禮建國70周年 希望工程30周年
2019-09-28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遍及14個省,50多個縣鄉,111所希望工程受助學校,3000多名滿懷愛國之情的鄉村小學生稚嫩、熱情的合唱被老師們記錄下來,匯集到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他們天籟般的聲音、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鮮亮的紅領巾、一張張無比純真的笑臉,是獻給新中國成立70周年,希望工程30周年最誠摯的禮物!
用“音樂的力量”照亮每個孩子的成長之路
教育部在《關于印發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音樂、美術教學器材配備目錄的通知》中指出“音樂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音樂教育對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重要的作用。
通過對全國106所希望小學進行的調查中發現:超過半數以上的希望小學沒有專職音樂教師和專門的音樂教室;93.8%的學生喜歡音樂課;只有54.6%的希望小學學生能準確唱出“1234567”七個簡譜音符;農村小學的音樂課教學依然以老師教學生唱歌為主。
針對這樣的社會現狀,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了“希望工程快樂音樂項目”。通過捐助音樂教室、培訓音樂教師、組建合唱團、鼓號隊的形式積極開展校內外音樂活動,為貧困地區的孩子提供系統學習音樂的機會。
這次參加聯唱的三千多名師生,均來自2015年-2018年國家開發銀行快樂音樂項目受助學校。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音樂的力量在教育中是無形的,它可以潛移默化地幫助青少年更好的認識世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希望工程快樂音樂項目正是希望為孩子們打造一個溫暖有愛的精神世界,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和審美能力,讓他們可以通過音樂實現更多價值,健康快樂地成長。
用素質教育將希望之聲傳唱
中國青基會于1989年10月發起實施的希望工程,是我國社會參與最廣泛、最富影響的民間公益事業。30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在海內外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下,希望工程募集和配置社會資源,幫助農村貧困家庭學生有學上、上好學,有效促進了我國農村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公益的力量號召自愿捐款和志愿服務,倡導了扶貧濟困、尊師重教、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風尚。
截至2018年,全國希望工程累計接受捐款150多億元,資助困難學生595萬名,援建希望小學20110所,希望廚房6236個,援建希望工程圖書室31109套,培訓教師114306名。除此之外,還資助建設希望工程音樂教室、體育教室、美術教室,開展遠程支教、科學文體、夏令營等各種活動,積極進行教育扶貧,促進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全面發展。
每個人都是時代的縮影,100多年前,梁啟超就曾在《中國少年說》里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少年身上寄托了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在偉大的祖國母親70周年華誕到來之際,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攜所有希望工程的受助學生們,祝福親愛的祖國繁榮昌盛。我們將牢記使命,不忘囑托,將希望之聲代代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