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萬家庭受益 “家庭健康關愛包”交出暖心答卷
2020-06-2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皮磊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節奏被打亂。尤其在抗疫斗爭最吃緊的日子,在武漢這個抗擊疫情的“風暴眼”,人們的生活面臨更多問題:離漢通道關閉,全城居民居家隔離,生活物資缺乏、外出采購困難,各種問題接踵而至。疫情之下,孤寡老人、低保戶、貧困戶、單親母親……經濟基礎本就薄弱的他們,基本生活誰來保?應急需求誰來幫?
在全國婦聯領導下,中國婦基會迅速行動,爭取到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3300萬元捐贈支持,雙方聯合啟動了“家庭健康關愛包”溫暖行動。針對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面臨的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境,該行動為單親困境母親、困境孕產婦、患病困境及因病死亡困境家庭、殘疾人、孤寡老人、低保戶、貧困戶等八類困境群體送去生活用品,送上健康關愛,送達黨和政府及社會各方的溫暖。
項目受助對象范圍確定后,中國婦基會依托湖北婦聯走進社區,深入抗疫一線進行實地走訪和調研,從困境家庭的實際需求出發,確定了“家庭健康關愛包”的內品設計。其中不但包含米面糧油等必備食品,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疫情期間必需的衛生用品,還有適合室內使用的文體用品,兼顧疫情期間的生存需求、衛生需求、文娛需求,讓困難群眾待在家里也能安心無憂。
為保證“關愛包”及時發到群眾手里,項目方在極短的時間里完成與所有相關部門和機構的聯絡,溝通好方案,確定了分工。特別是湖北省、武漢市婦聯聯合民政部門,深入社區開展摸底調查,統計確定好受助家庭名單,確保物資到達后的第一時間就能送到群眾手中。
精準掌握受助者信息,精準進行分發服務,是“家庭健康關愛包”的實施關鍵。“家庭健康關愛包”項目重點在武漢市開展,在武漢市各個行政區的60余個街道設置了近80個分發點,涵蓋各地供應商、中國郵政、婦聯、消防隊、公交集團、社區管委會、公益志愿者團隊等不同種類的志愿團體,每個點都將“受助優先”的理念貫穿每一個環節。
家住徐家棚街三角路社區的黃老太太被醫院診斷為糖尿病毒性肺炎,但醫院上下都在全力應對新冠肺炎,老人無法住院治療,很是無奈。正當她一籌莫展時,社區婦聯上門排查時發現這一狀況,幫她順利入院治療,還每天給她打電話詢問病情,勸老人放寬心,安心養病。因為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黃老太太得以健康出院。
“我們要把力量和資源用到最需要、最管用的地方去,做到忙而不亂。”負責關愛包發放的工作人員說。志愿者們在肩扛手提、揮汗如雨忙碌著的時候也許并沒有想到,他們的真誠和善舉在潤物無聲地緩解著居民們的焦慮和抱怨,干群關系、社群關系正伴隨著一個個“關愛包”的發放而更加融洽。
受疫情影響,中國婦基會的工作人員無法前往武漢一線,項目的執行流程全程只能通過遠程聯絡來完成。但從第一筆資金啟動起,中國婦基會克服了疫情帶來的重重困難,在3周內就完成全部6萬個“家庭健康關愛包”的發放。
同時,為了克服疫情期間生活物資、衛生用品等供貨不足,組裝運輸用工用車困難的問題,中國婦基會選擇四家主體供應商,進行多家采購、分組分批組裝、動態調整內品規格和品牌等方法,實現了“關愛包”內品實惠實用、供貨及時充足、組裝物流快速的既定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婦基會在防疫戰斗中不忘扶貧攻堅,選擇貧困地區部分品質優良的農產品作為“家庭健康關愛包”的內品,包括吉林貧困縣的扶貧大米50000份、貴州扶貧茶園的茶葉45000份,幫助部分貧困地區緩解了疫情帶來的危機,實現了抗疫關愛與消費扶貧相結合的公益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