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徐輝
2018年4月14日,清華大學鄉村振興行動者論壇暨中國慈善聯合會鄉村振興委員會成立儀式在京舉行。
為響應習總書記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中國慈善聯合會與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等社會力量共同倡議發起“中國慈善聯合會鄉村振興委員會”。委員會將致力于搭建政府部門、企業、慈善組織、研究機構、金融機構多元主體的跨界合作平臺,凝聚鄉村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合力;促進學術、慈善資源對接,促進鄉村社會治理的機制創新,推動鄉村振興理論研究、合作模式探究、實踐工作評價標準制定,為鄉村振興事業構建良好的理論基礎;促進科技、金融等市場資源的對接,提升鄉村產業的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引入教育資源,基于共享教育思維,利用實體教育、網絡課堂等多種形式,促進鄉村人才培養。
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湯敏講述了鄉村振興委員會籌備發起情況并介紹了他提出的“公益新木桶理論”。他認為,每個公益機構把自己的最強項拿出去跟別的機構合作,相當于各自把自己最長的那塊板拿出來拼成一個大木桶。通過“新木桶理論”的力量,讓公益機構成為社會主流,為解決重大的社會問題發揮出影響力。
“清華大學鄉村振興行動者論壇”由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中國慈善聯合會、北京群學城鄉社區發展研究院共同主辦,以“推動鄉村振興實踐”為主題,探討社會各界如何具體參與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改善農民的生活狀況,推進實現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福清表示,希望廣大慈善組織遵守《慈善法》,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一要加強與各類企業、地方政府的合作,深度融入農業產業的各個環節,幫助農村群眾持續增收,切實脫貧并防止返貧;二要開展面向留守兒童、老年人等農村最困難群體的慈善服務,開展創業就業培訓、農業技術培訓等“扶智、扶志”項目;三要搭建慈善力量協作網絡,中國慈善聯合會鄉村振興委員會將構建跨界合作平臺,實現農業產業和各界慈善力量的高效對接,形成鄉村振興的合力。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溫鐵軍就如何培養更多“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建設人才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會長、武漢當代集團董事長艾路明表示,企業家們慢慢意識到,要推動當地的環境保護,需把農村、農民作為主要服務對象,幫助他們振興當地的農業產業。
本屆論壇包括主論壇和三場平行分論壇,論壇還發布了“中國生態農場檢測報告”和“i儂共享實驗室項目”。(徐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