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為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1月以來,慈善組織發起了大量的互聯網公開募捐項目。這些募捐項目呼應了公眾的捐贈熱情,募集了不菲的資金。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了解到部分公募項目落地實施的具體情況后,公眾還有那么高漲的捐贈熱情嗎?
據方德瑞信團隊的統計,截至2月17日,已達成籌款目標的項目占31.6%。那么剩下的項目還能達成籌款目標嗎?
《公益時報》記者通過對水滴公益提供的相關數據分析后發現,此次防疫捐贈有十分明顯的高峰期。
都在關注一線醫護防疫?
據方德瑞信團隊的統計,截至2月17日,在20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累計上線329個抗擊疫情公開募捐項目,籌款總額累計1,453,628,374.86元,捐贈人次27,111,922次,平均每筆捐贈金額為131.44元,已達成籌款目標的項目占31.6%。
通過對329個項目的分析,方德瑞信團隊提出了三點總結與建議:
1、以醫療疾控為主,社區支持項目較少。
在疫情發生時,政府、公益慈善組織、社會各界支持力度教為集中在一線醫護防疫,社區及弱勢群體的支持保障類項目較少。公益慈善組織如擁有社區服務經驗,有較強的社區動員能力,可基于對社區需求的了解,設計疫情期間社區保障類的項目,加大對社區的支持力度,以滿足社區軟性服務的需求。
2、74%的項目服務內容為防疫物資采購,多元化趨勢漸顯。
隨著疫情逐步進入控制期,近期在平臺上線的公益慈善項目不再只是單一的物資采購類項目,逐漸呈現更多樣化的服務內容,從硬件需求逐步向軟性支持擴展,如為一線的醫護防控人員提供心理支持、為醫護或者志愿者購買保險、為一線女性醫務工作者提供安心褲等。
除物資需求外,公益慈善組織也可發揮自身專業優勢,設計不同服務內容的項目,以滿足一線醫護防控人員、社區、特殊群體在疫情期間的其他需求,如心理支持、女性生理用品保障、其他疾病就醫支持、社區自組織支持等問題。
3、籌款文案的完整性和規范性有所欠缺。
在各平臺前端展示的項目籌款文案中,因統籌需要大部分沒有列出預算明細情有可原,但部分項目在善款使用的用途方面語焉不詳,反應出機構對實際需求的了解程度存疑。另外大部分項目未明確是否收取管理費,存在輿論風險。建議公益慈善組織完善信息公示內容,避免輿論風險,同時重視項目執行信息披露的及時性與準確性。
捐贈高峰是否已經過去?
盡管存在不少問題,但超過14億元的捐贈額、達成籌款目標的項目占31.6%,顯示出社會各界高漲的捐贈熱情。但這種熱情是否可持續?
《公益時報》對水滴公益提供的相關數據進行了分析,從中發現水滴公益平臺的防疫捐贈高峰在1月27-29日,此后捐贈仍在持續,但速度比較平穩。
據水滴公益介紹,1月20日,平臺注意到此次新冠肺炎,并與相關公益機構溝通情況。1月24日,平臺上線了第一個防疫公募項目——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發起的“支援一線防疫”項目,并接收了第一筆善款。截至2020年2月7日,水滴公益上共發起了17個防疫募款項目。
為了推動公眾進行捐贈,水滴公益將這17個防疫募款項目集合到一個頁面進行展示,并在集合頁面設置了總籌款目標。
根據疫區實時的物資需求,以及參與物資支援活動的基金會數量和能力,經過動態調整,目前的總目標是6000萬元(非17個項目籌款總額),并冠以“水滴邀您一起馳援防疫前線急籌百萬件醫療物資”的標題。
從1月24日開始,截至2月11日19時27分10秒,6000萬元的籌款目標已經達成。
分析6000萬元籌款目標達成的過程可以發現:1月27日零點多第一個1000萬元的籌款目標達成以后,捐贈開始快速上漲。
1月27日至1月28日不到1天的時間,捐贈額增加1000萬元,2000萬元的籌款目標達成;1月28日白天不到20個小時,3000萬元的籌款目標達成;此后1天時間,總的捐贈額達到4000萬元。2天后,2月1日,總捐贈額達到5000萬元;10天后,2月11日,6000萬元捐贈目標達成。
很顯然,1月27至29日是捐贈增長最快的時候,2月1日之后捐贈開始放緩。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捐贈高峰與變化呢?這是否與項目的多少有關呢?統計發現,17個項目中有14個項目都是在1月29日之前上線的。
是否是因為部分項目已經完成籌款目標,剩下的籌款額度本就沒有多少了呢?統計發現,截至2月18日24時,17個項目中還有7個項目在籌款中,剩余的籌款額超過3000萬元。
從單個項目來看,1月29日前發起的14個項目已經有10個項目完成了籌款目標,最快的僅用不到1天時間就完成籌款目標。
與捐贈并行的新聞事件
慈善組織在互聯網平臺發起公開募捐的同時,抗擊疫情的工作一直在進行中。將捐贈數據的變化情況和相關新聞放在一起對比,或許會得出一些結論。
1月23日,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封城”通告。
同日,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還發布通告開通24小時電話接收社會各界愛心捐贈。隨后指定武漢市紅十字會、武漢市慈善總會為社會捐贈接收機構。
1月24日,湖北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
1月26日,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揮部指定湖北省紅十字會、湖北省慈善總會、湖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為社會捐贈接收機構。
1月26日,民政部發布公告動員慈善力量依法有序參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1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的通知》,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至2月2日。
截至1月28日,已有北京、上海等26個省、市、自治區,3支部隊醫院組織共計52支醫療隊、6097人積極支援湖北。
大量的醫院求援信息在網上流傳。
1月30日下午,《湖北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接收社會捐贈情況公告》(第1號)發布。《公告》顯示,截至2020年1月29日12時,全省累計接收社會捐贈資金426,675.96萬元。
同時關于“武漢市紅十字會收取管理費” “山東壽光援助武漢350噸蔬菜,武漢市紅十字通過超市低價售賣”“憑介紹信就可以領用疫情防控物資"等謠言屢屢出現。
同樣是在1月30日,武漢市紅十字會發布公告表示,境內外單位或個人如有定向捐贈意愿,可與定向捐贈醫療機構直接聯系,確認后可以將捐獻物資直接發往受捐單位。
1月31日,湖北省紅十字會發布《關于“N95口罩36000個”接收和使用情況更正說明》,對因工作失誤導致捐贈信息發布不準確表示歉意。
2月1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工作組赴武漢指導湖北省和武漢市紅十字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月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據新聞發布會的消息,聯防聯控機制建立以來,工信部充分發揮醫療物資保障組組長的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全力組織企業復工復產,加強重點物資的統一調度,全力滿足武漢疫情防控的需求。截止到2月4日,國內生產的企業累計向湖北發送醫用防護服21.9萬件、護目鏡23.3萬個。
2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發布的通知明確,要發揮政府儲備作用支持應對疫情緊缺物資增產增供,對企業多生產的重點醫療防護物資,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購收儲。
對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的物資收儲實施名單制管理。企業需按照核定產能滿負荷生產,并按照國家統一要求安排產品調撥。
2月14日,民政部發布《慈善組織、紅十字會依法規范開展疫情防控慈善募捐等活動指引》,要求慈善組織、紅十字會第一時間將捐贈款物送到疫情防控工作一線,防止捐贈款物積壓。
2月23日,《關于全面落實進一步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若干措施的通知》對外發布,要求提高疫情防治人員薪酬待遇、做好工傷認定和待遇保障、落實一線醫務人員生活保障、加強醫務人員個人防護、切實落實有困難家庭的照顧幫扶、開展烈士褒揚和先進表彰等。
2月25日,新華社發布消息,中共中央組織部近日印發通知,要求各級黨組織就黨員自愿捐款加強指導服務,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當政府的投入不斷加大,慈善組織和社會捐贈該如何定位?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