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目前,慈善事業在我國發展迅猛,各種創新慈善模式層出不窮。作為新鮮的慈善模式,三級慈善體系在我國多數城市仍處于試點摸索階段,如四川成都、福建南平、南京浦口、廣東江門等。不同地方的“三級”并不相同,如石家莊是市、縣、鄉三級,山東即墨市是市、鎮、村三級,南京浦口區是區、鎮街、村居三級。也有一些地方是四級慈善體系,如山東德州的市、縣(區)、鄉鎮(街道辦)、村(社區)。當然,三級慈善體系比較成熟的有山東即墨、河南周口、佛山順德區等。新體系給慈善事業灌輸了新鮮血液,無疑對慈善事業的推進起到了重要作用。
山東即墨:
鎮、街道(區)全建慈善分會
近年來,即墨市基層慈善組織建設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自2009年設立全市第一個慈善分會至今,已在全市23個鎮、街道(區),全部建立了慈善分會,各鎮鎮長擔任各慈善分會的會長,形成了以市慈善總會為龍頭,以鎮、街道的慈善分會為依托,以村為延伸的覆蓋城鄉的三級慈善組織網絡,慈善機構遍地開花。
2010年,即墨市提出了在村(居)建立慈善工作站的目標。對建立村(居)慈善工作站提出了“六個一”的標準要求,即有一個班子、一個牌子、一本臺賬、一套管理制度、一個公示欄和意見箱、一支慈善義工隊伍。加強跟蹤調研和不間斷的督導工作,使建立工作站和慈善募捐、救助實現了有機的結合。北安街道、龍山街道、鰲山衛鎮、溫泉鎮、經濟開發區、環秀街道等,每個村(居)都建起了慈善工作站并都有慈善捐款收入。
至2011年底,全市已經有95%的村(居)建立了慈善工作站,募捐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工作站有47個。
河南周口:
四級聯動慈善網絡格局
周口市開展的慈善項目,基本上都是針對困難群眾的,這些群眾大部分分散在各個鄉、村及各個社區,點多面廣,只有健全的慈善組織機構才能進行有效的社會調查,制定可行的慈善救助項目。
周口市慈善總會建立之初,便著力構建覆蓋全市的慈善組織機構。早在2009年,該市10個縣(市、區)以及市開發區、黃泛區相繼建立慈善會(慈善工作委員會),市直121家單位建有慈善聯絡處(組),縣直344家單位建有慈善聯絡辦,191個鄉鎮(辦事處)建立了慈善聯絡站,4168個行政村設立了慈善聯絡員,同時還建立了6個民營企業分會,并在廣州、深圳、上海、鄭州等大中城市設立慈善辦事處。
“周口慈善組織機構已形成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網絡格局。”周口市慈善總會有關負責人表示。
廣東順德:
三級慈善體系基本建成
佛山的順德區從五年前開始積極開展區、鎮(街道)、村(居)三級慈善網絡建設,區內10個鎮(街道)均已成立慈善會,并成為區慈善會的團體會員;在區領導牽頭推動下,99%的村(居)成立了福利會;目前,全區共成立慈善會、福利會209個,三級慈善體系基本建成,慈善組織覆蓋全區。
順德加強三級慈善組織自身的能力建設。首先,區、鎮(街道)慈善會落實“三個一”建設,即建立一支3人以上專職人員隊伍,有一個獨立辦公場地和一個門戶網站。同時,出臺《關于加強和規范村(社區)福利會管理的指導意見》,加強對村居福利會的指導和監督。其次,推動區、鎮(街道)慈善會參加等級評估。計劃用2~3年時間,實現區、鎮(街道)慈善組織達到社會組織等級評估3A以上,全面提升慈善組織的規范建設和管理水平。第三,開展慈善人才培育項目。通過舉辦專職人才培訓班、不定期邀請國內外專家開展專題講座、組織人員到香港等地區參觀學習等方式,傳播最新的慈善理念、做法和資訊,提高慈善工作人員的理論和實務水平,推動順德慈善組織從傳統慈善向現代慈善邁進。
此外,順德還有以下幾方面值得借鑒的經驗:通過規范三級慈善組織的運作方式,使各組織形成既獨立又合作的良性關系;推動社團化運作,激發日常運作活力;全方位慈善宣傳,打造陽光慈善形象,塑造慈善組織的品牌形象;募捐方式創新靈活,開展多元化募捐;實行科學化救助,探索現代慈善服務。
(據《珠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