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會賢
2016年12月11日,“雙師教學”項目評估報告發布會在中央財經大學學術會堂隆重召開。會上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與中央財經大學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了“雙師教學”項目評估報告,并與到場的教育、公益、企業、媒體界代表們就“雙師教學”項目三年來的具體實踐情況進行了交流與探討。
“雙師教學”項目是由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以下簡稱友成基金會)、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聯盟共同發起的基于互聯網的長期陪伴式的新型教師培訓模式。該項目在全國率先將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通過MOOC(慕課)的方式輸送到鄉村貧困地區中小學,嘗試用遠程的方式解決鄉村學校師資不足、優質教學資源匱乏等問題,并以此探索城市優質教學資源補充鄉村的可操作性。
從2013年秋季學期起,該項目通過互聯網每日把人大附中初中數學的優質教學資源送到全國貧困地區的上百所鄉村中學。為了全面系統地對“雙師教學”項目的效果進行評估,友成基金會邀請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開展項目三年成果的評估工作,該中心成立了“雙師教學”項目調研團隊,通過實地前往學校進行考察,得到了“雙師教學”項目實施的一手資料。評估認為,“雙師教學”項目可以有效提升該地區教育質量,幫助該地區的青少年通過受教育的方式實現脫貧,阻止貧困的代際傳遞,實現以教育消除貧困的目標。
作為國內慕課教育的先行者,國務院參事、友成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湯敏博士在會上提出,雙師教學模式實踐之初面臨著三大核心問題,即農村學生對城市課堂內容的適應問題、對雙師教學模式的適應問題以及當地老師面臨的教學壓力問題,這些問題都在項目的實踐探索過程中得到了解決。基于學生的實際條件,各地教師有選擇地利用人大附中課程資源、靈活調整課堂教學,使得學生逐漸適應了雙師教學模式,獲得了良好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習慣;而本地教師雖然承受了較大的教學壓力,但也在持續系統地學習人大附中教師教學視頻的過程中獲得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上的提升,從而有了參與項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針對雙師教學模式的未來發展方向,湯敏博士表示,“雙師教學”項目會繼續發揮其規模優勢和成本優勢,在深化學校教育領域實踐、積極與教育企業跨界合作的同時,還會將雙師教學模式推廣至鄉村農民電商教育培訓和城市農民工職業培訓領域,讓“雙師教學”項目從學校教育走向終身教育,拓展互聯網+教育的時代意涵。
國務院參事、友成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湯敏博士發言
對于“雙師教學”項目三年實踐的效果評估和總結。中央財經大學的楊帆征教授表示,“雙師教學”項目在師生比例、學習資料、教學設施、教師素質這四個主要方面,對鄉村學校的學生產生了積極的效果。研究中心的調研數據顯示,“雙師教學”項目實施以來,各實驗學校的實驗班級學生成績均有提升,相比同校的比較班和控制班成績提升幅度更大,除此之外,學生的學習習慣、興趣和信心都受到了積極影響;實驗學校的教師也提升了教學能力、優化了教學理念,通過教師之間的互助分享,整個學校的師資水平都有較大的提升。楊帆征認為,評估結果充分體現出“雙師教學”項目可以有效提升該地區學校的教育質量,實現以教育消除貧困的目標。
“雙師教學”項目對項目學校實驗班數學成績提升明顯
在項目學校代表發言環節,來自河北省灤平縣第五中學的校長鄧寶中為與會者們介紹了“雙師教學”項目在灤平五中的實踐情況。鄧寶中表示,為了更好地實踐“雙師教學”項目,學校將雙師教學工作納入教師個人的量化考評,組織實驗班集體備課,整合教材內容,不但學生成績得到了快速提高,促進了教師的個人業務和教學水平的提升,還形成了學校獨特的數學學科“1+1”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科教學的系統化。鄧寶中校長表示,在未來,學校將會進一步深化雙師教學實踐,努力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教師和學生,讓灤平五中成為河北的人才搖籃。
經過三年多的實踐探索,“雙師教學”項目在教育扶貧和教育信息化領域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吸引了越來越多來自教育界、公益界和企業界的關注與支持。12月12日,友成基金會還與愛學堂共同推動“鄉村教育創新計劃”,結合雙方在鄉村教育和教育信息化領域的資源優勢與實踐經驗,結合雙師教學模式和精品微課資源,為鄉村學校的老師們帶去更好的教育信息化培訓,為學生們帶去更好的互聯網教育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