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超市門是打開的,無人看守,沒有售貨員;你可以買東西,拿了商品后,按價格把錢放在一個敞開的盒子里,從中拿走找零的錢,整個過程都是自助的。
這個“誠信超市”位于四川省雅安市中里鎮中里新村。自2016年7月份開業后,經歷了一波三折的發展歷程,發生許多哭笑不得的故事,其中包括偷盜和報警。
負責該項目的四川光華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簡稱“光華中心”)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提升村莊的誠信意識,并將其視為一個關于誠信的“社會試驗”。
“超市”開張
地方不大,數平方米的空間內擺放零食、飲料、果蔬,冰箱里還放著冰淇淋。
看起來就像一個普通的小賣部,但這里無人看守———裝著現金的盒子就這么擺放在顯眼位置,觸手可及。
萌生建一個誠信超市的想法,光華中心負責人劉永光醞釀了許久。
實際上,誠信體系建設是雅安市示范村項目中的一部分。光華中心一度頭疼如何在村莊中建立誠信體系,利用網絡宣傳誠信,效果并不好,大家感覺應該做一件能讓村民有切身感受的事情。
于是,劉永光的腦子突然冒出了辦一個誠信超市的想法。
很多人認為這個想法不可行。鎮政府領導不看好,甚至打掃衛生的阿姨都說:“太兒戲、太天真了,想一出是一出。”
在被懷疑的情況下,2016年7月,誠信超市誕生。大家滿懷信心,花了5000元的項目資金啟動超市運營。
當地老鄉很淳樸,聽說這是個公益事業,開超市的老板二話不說,把自己進的貨按照原價轉讓給誠信超市,絲毫不介意多了個“競爭對手”。此外,志愿者還在網上聯系商家進貨。
誠信超市的商品價格,只比成本稍高一點,光華中心打算將所賺利潤用于發放志愿者補貼等方面。
設計誠信超市的初衷是由本地社區組織運營。比如,光華中心在當地培訓了舞蹈協會等十幾個社區組織,將誠信超市交給他們輪流運營,就等于把誠信的話題拋給所有人,使得誠信成為大家關注的議題。
劉永光說:“被信任是一種幸福的體驗。我們辦這個超市,就是為了以誠信影響誠信,以誠信再造誠信。”
這畢竟是個新鮮事,很快就傳開了。7月的村莊,大家議論紛紛。
遭遇偷盜
為防止意外情況發生,志愿者在超市內安裝了一個攝像頭。
7月與8月兩個月內,誠信超市并未像最初質疑者想象的那樣遭遇偷盜。來買東西的村民與游客,拿了東西,如數地將錢放在盒子里。
項目運營者清醒地認識到,風險仍然存在,也做好了出現意外的心理準備:“假如我們賣了價值300元的貨物,最終只到手200元,其中差額就是我們為誠信付出的代價。”
果然,9月份,意外發生了。
首先出現的是村外的非誠信人士。攝像頭拍到的畫面顯示,有人夜入超市,拿走了盒子里的部分現金。
事后分析認為,這些人似乎觀察了1個多月的時間才付諸行動的,其中有一些是泡網吧的青年,進超市后慌慌張張地在盒子里“抓一把就走”。
緊接著是小朋友。視頻顯示,有孩子拿著一根樹枝擋著臉走進來,偷偷地拿零食。這時,打掃衛生的阿姨來了,孩子嚇得把書包、衣服等所有“裝備”扔下,扭頭就跑了。
“我喊他回來,把東西還給他,但是這娃沒回來,東西現在還在,等他回來領。”阿姨說。
“我們當然不會一味責怪他們,孩子會犯錯,但我們可以邀請他們參與項目。”志愿者說。
然而,犯錯的遠不止孩子。一天晚上,“大盜”出現了。
一位40來歲的男子帶著一個未成年人進了超市,帶著成套的工具,將里面的貨物與現金一掃而光。第二天,志愿者們望著空空的貨架苦笑,選擇了報警。
由于屢遭偷盜,誠信超市的項目在9月戛然而止,開始整頓。
整頓契機
如何整頓?項目繼續由志愿者、實習生負責。另外,光華中心專門招了四川農業大學的專項志愿者,負責貨品、資金和視頻資料的管理。
大家認為,應該多推廣誠信超市項目,讓更多人知道,因此,打算將視頻信息剪輯播放。
當然,播放的視頻內容都是誠信行為,沒有非誠信行為。
另外,光華中心還會公示超市的營業信息,比如營業額,應收與實收數額等。至于被偷盜導致的損失,大家想了想,不打算公布。
“我們不想突顯不誠信的行為,而是讓大家覺得社會是可信的,人和人之間是誠信的。”劉永光說。
通過宣傳,光華中心打算吸引更多本地社區組織的關注,將這些團隊中的骨干分子吸引到項目中來。為此,該中心完善管理機制,為這些社區活躍人物提供如何培養志愿者、志愿者如何發展支持團隊等方面的教程。這就同時促進了當地社區組織的發展。
當年11月,因為一個契機———當地要創建“全國防災減災示范村”,光華中心重新啟動了誠信超市項目。
“兩件事結合到一起會引發村民的思考。”劉永光說,“全國防災減災示范村關乎每個人的生命安全,外來的青少年孩子(志愿者)不怕辛苦地在努力工作,本村人為何不積極參與?為什么不努力一點,使村子變得更誠信、更有味道呢?”
重新開張
重新開張的誠信超市仍面臨風險。不過,志愿者有信心。
算一筆經濟賬。從啟動項目到2016年11月中旬,營業額7000多元,偷盜造成的損失2000多元,與利潤對沖之后,幾乎沒有虧損。
志愿者相信,如果超市這么循環運營下去,行為越來越規范,損失是可控的。更重要的是,“選擇重新開張,是對誠信的堅守,如果關門,意味著我們被非誠信打倒了”。
態度堅定后,又面臨一個問題:這個項目的實施到底有沒有效果?
在設計該項目時,光華中心就考慮到了這事。工作人員在項目前期、中期以及一個階段后進行調研和采訪,比如采訪當地政府官員與村民,問一些諸如“你覺得行不行”、“風險在哪里”、“為什么來買東西”、“還會繼續支持嗎”等問題。
前中后一對比,項目實施有沒有效果就明顯了。志愿者還會通過思考和總結去回答一些更深層的問題,比如,誠信的力量到底是什么?誠信的根源在哪里?誠信的路徑如何實現?
很快,誠信超市會走出中里新村。光華中心有意擴展該項目,在臨近的土橋村再開一個規模更大的項目點。
“在結項之前,我們會安頓好這個項目在雅安地區的發展。雅安有這么多市縣,都可以去做這樣的推廣,反正一定不會虧本的,你只需用心經營,就可以帶來嶄新的一面,去影響社會的誠信。”劉永光說。(據《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