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發布
2019-07-0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發布會現場
■本報記者王勇
6月28日上午,共青團中央社會聯絡部、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在京聯合召開《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發布會。據悉,這是第一個社會工作領域的國家級標準,也是我國青少年社會工作領域的首個標準。
《指南》由共青團中央、民政部共同提出,是落實《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有關要求,提升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專業化、規范化水平的重要舉措,對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的原則、內容、方法、流程和管理等進行了規范。
《指南》7月1日正式實施。
《指南》明確指出,青少年的年齡范圍為6-35周歲的人,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的主要內容包括思想引導、身心健康促進、婚戀交友支持、就業創業支持、社會融入與參與支持、社會保障支持、合法權益保護、違法犯罪預防等方面。
《指南》要求,開展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的社會工作者應:獲得國家頒發的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或者具備國家承認的社會工作專業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遵循社會工作專業倫理,遵守《社會工作者職業道德指引》;按照《社會工作者繼續教育辦法》,接受繼續教育,不斷提高職業素質和專業服務能力。
對于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指南》提出了包括制度建設、質量管理、督導制度、檔案管理等多項要求。
制度建設方面,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應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青少年社會工作項目管理規定;青少年社會工作督導管理規定;青少年社會工作檔案管理規定。
質量管理方面,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應對本機構內的服務進行質量管理,主要任務包括但不限于:建立社會工作服務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相結合的服務質量監督與評估機制;對社會工作服務情況進行信息公開,確保青少年知情權;根據服務質量評估情況改進服務,完善制度。
督導制度方面,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應建立社會工作督導制度,開展督導工作,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建立社會工作督導制度,明確督導關系;定期為督導對象提供督導服務。
檔案管理方面,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機應加強服務檔案管理,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基本服務檔案,包括青少年的基本信息、服務提供者、服務場所、服務過程及服務成效等;建立服務質量監督與評估檔案,包括是否符合基本服務要求、目標完成情況、服務評情況等;根據青少年實際情況進行分類、分級管理檔案,做好信息的保密工作。
《指南》將青少年社會工作的方法分為兩類,一類是基本方法,根據青少年需要,綜合運用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等社會工作直接方法和社會工作行政、社會政策和社會工作研究等間接方法。一類是針對特定需要的介入方法,包括危機介入、家庭治療、外展服務、歷奇輔導、朋輩輔導、向導服務等。
在成效評估方面,《指南》明確由共青團組織負責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成效評估制度建設和業務指導,在成效評估過程中應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自我評估和接受第三方評估,第三方評估由具備條件的專業機構在共青團組織指導下開展;測量目標達成情況;評估服務滿意度;評估服務對象及環境系統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