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6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這一年里,社會工作無論是在政府頂層設計,還是在行業組織發展、人才隊伍建設、實務工作開展多樣化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推進和發展。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經過調研、收集、整理,推出2018年度中國社會工作發展報告。
一、社會工作政策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一)頂層設計勾勒社會工作事業發展藍圖
2018年,“社會工作”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描述為——“促進社會組織、專業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健康發展。”社會工作一詞連續四年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從2015年的“發展”到2016年的“支持”,再到2017與2018年的“促進”,分別描述著社會工作不同時期的演變,也勾勒出社會工作事業發展的美好藍圖。
(二)專業服務體系政策制度進一步完善
2018年1月到6月,民政部先后發布《社會工作方法個案工作》、《社會工作方法小組工作》、《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三個標準的出臺為社會工作者開展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提供了依據,對于增強社會工作實務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4月1日,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制定的《高級社會工作師評價辦法》開始施行。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制度是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評價機制的核心,亦是助力社會組織隊伍邁向專業化、職業化的重要措施。《辦法》的施行,為社會組織專業工作人員獲得高級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打開了通道,推動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了層次和水平。
(三)經費、人事保障政策體系制度有力落實
2018年6月,財政部頒發《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政府購買服務政策或將迎來多項變化。
2018年7月26日,廣州市人民政府發布《廣州市社會工作服務條例》。作為國內首部社會工作服務領域的綜合性地方法規,新法規的出臺將對全國社會工作發展產生示范性影響,在社會工作發展歷程上具有重要意義。
(四)各領域社會工作政策深度推進
1.醫務社會工作迎來發展新機遇
2018年10月16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考核指標》,提出建立醫務社工和志愿者制度。醫務社工制度首次被單獨列為一級指標,其分值占總分的6%。
2.鄉村振興引入社會工作,扶貧攻堅繼續揚帆
2018年8月19日,新華社對外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實施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服務貧困地區系列行動計劃,支持引導專業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力量積極參與精準扶貧。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引入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志愿者等方式,為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兒童提供關愛服務。
3.老年、兒童社會工作等領域持續發力
2018年9月27日,民政部發布了《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征求意見稿),社會工作被納入星級評定標準,將推動全國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持續提高。
2018年10月30日,民政部公布《兒童福利機構管理辦法》,辦法指出兒童福利機構應當鼓勵、支持工作人員參加職業資格考試或者職稱評定,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妥善解決社會工作等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工資及福利待遇。鼓勵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通過引入專業社會工作機構等多種方式提高兒童福利機構專業服務水平。
二、社會工作組織機構發展現狀
(一)社會工作崗位再創新高
截至2018年底,各地在城鄉社區、相關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等共開發設置了共開發了38.3萬個社工專業崗位,比2017年增長3.7萬個。另外,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站已經達到5.1萬個。
(二)行業組織數量繼續壯大
社會工作行業協會數量增幅明顯。截至2018年底,全國34個省級、241個地市級、592個縣級社會工作行業協會共計867個,較2017年增加了14.7%。
(三)社工機構數量穩步增長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數量保持持續增長。截至2018年底,各地共成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9793家。與去年江蘇、浙江、四川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總量500余家相比,今年浙江一個省就達到了432家。
三、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
(一)人才培養規模實現歷史跨越
1.社會工作學歷教育總體規模不斷擴大
全國現有82所高職院校開設了社會工作??茖I,348所高校設立社會工作本科專業,150所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了社會工作碩士專業教育,全國范圍內共有17個社會工作方向的博士點,每年培養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近4萬名。
2.持有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的人員逐年增加
2018年,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報名人數首次突破40萬人,較上年增長30%。
截止到2018年底,全國有助理社會工作師和社會工作師共439266人。其中,廣東持證社會工作者超過8萬人,江蘇超過5萬人,浙江超過4萬人,北京、上海、山東超過2萬人,有力推進了社會工作職業化進程。
3.參加專業培訓的人員數量保持穩定增長
2018年全國共有135.2萬人參加各領域、各類型社會工作專業培訓,較上年增長98%。其中,浙江、河南、廣東、四川培訓社會工作專業人員超過15萬人次。
4.人才激勵——社會工作資金投入
2018年各地社會工作資金投入61.12億元,較上年增長19.6%。其中,上海、廣東資金投入超過14億元,北京超過5億元,天津、江蘇、浙江、河南、重慶超過2億元。
(二)人才評價制度體系基本建成
2006年建立了初、中、高級相銜接的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評價制度,2008年先開通了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工作。經過十年的實踐探索,形成了一定規模的人才隊伍和穩定的人才梯隊。2018年3月21日,民政部網站正式對外公布了《高級社會工作師評價辦法》。至此,我國初、中、高級相銜接的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制度體系基本建成。
(三)人才培養模式日益多元化
1.“專才”型人才培養的趨勢日益突現
近幾年,社會工作行業逐漸加深了對培養“專才”型人員的關注,各地積極開展專業技巧方面、實務模式方面的專題培訓,扎實提升社會工作從業者在具體實務領域上需要具備的專項技能。
2.遠程教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代遠程教育正逐漸從傳統高等教育的補充力量發展成為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學院采用遠程教育的形式為社會工作行業相關人員開展學歷高等教育,具有教育不受空間限制、教育方式靈活多樣、教育對象擴展到全社會、教育資源共享等優勢。
四、社會工作實務
(一)社會工作扶貧精準化
民政部在全國35個縣(市、區)大力推進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探索發揮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社會工作者的有效途徑,資源整合,呼吁多方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同時,組織實施了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服務“三區”計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牽手計劃”、社會工作教育對口扶貧計劃,為貧困地區選派了6000名、培養了3000名社會工作專業骨干,協調東部地區和發達城市的332家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結對幫扶貧困地區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民政事業單位,支持202所社會工作高等院校在118個貧困縣建立151個社會工作實習實訓基地,有力推動了貧困地區社會工作發展。
(二)社會工作禁毒全過程跟蹤
隨著系列禁毒社會工作利好政策的出臺,各地機構和社會工作者的投入量有所增加,開展了各類禁毒宣傳教育工作,旨在增強社區居民“識毒、防毒、拒毒”的能力,形成禁毒“防護罩”。
(三)醫務社會工作全面推進
醫務社會工作專業模式仍處于探索階段,各地結合臨床實踐、本土化經驗、政策和特點,發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模式,根據醫療不同領域及內容及實務經驗,探索出一整套專業服務通道。
(四)多方鼓勵、支持兒童社會工作
社會工作者作為保護兒童未來發展的新興力量,各地在不同層面開展了各項服務及活動,從家庭、學校、社區及社會四個層面,為兒童提供心理、生活、學習等多方面服務。
(五)殘疾人服務與老年社會工作本土化探索
社工隊伍在殘障福利服務領域廣泛介入,廣泛開展社會工作服務,初步形成精神障礙患者救治、康復、護理、長期照料與社會工作服務相互支持的服務模式。
截至2018年11月,全國養老機構共有1.68萬名社會工作者。秉持專業服務理念,融合當地針對老年人的優惠政策及各方力量支持,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事務。
(六)精神衛生社會工作全面開展
伴隨著經濟和社會快速轉型發展,精神衛生問題逐步走入了大眾的視野,社會工作的介入為其提供了新的視角。政策文件不僅在心理壓力疏導層面給予方向,更是在精神病理預防、治療和康復工作方面給予指導,并明確將社會工作作為精神衛生工作開展的重要力量。
(七)社區治理社會工作探索道路與模式
在黨的十九大背景下,加強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社區是關鍵所在。社會工作者從不同層面、角度和方式嵌入社區保障體系、社區環境衛生、社區文化內涵、社區就業等方面,扶持和培育社會力量發揮其潛能。
(本文由徐健、姜微、張紅、王俊山、趙怡婕、王欣懿、俞汶君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