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皮磊
12月11日,以“匯聚善 連鎖愛”為主題的2018中國好公益平臺年會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分享了好公益平臺兩年來推動公益產品規模化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和經驗,同時發布了“影響力規模化”專題研究成果。同時,年會還舉辦了三個平行分論壇,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公益產品規模化的成功因素和挑戰。好公益平臺各方伙伴代表和公益界人士共400余人參加了年會。
南都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彭艷妮分享中國好公益平臺兩年成果
兩年探索取得規模化初步成效
2016年11月,中國好公益平臺正式成立,平臺以推動優質公益產品規模化發展為己任,目標是高效、精準和大規模地解決社會問題。年會上,好公益平臺負責人、南都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彭艷妮分享了平臺在規模化探索方面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據介紹,截至2018年10月,好公益平臺共簽約優質公益產品53個,涵蓋教育、安全健康、環保、助老、特需人群關愛、社區發展、性別平等等多個領域,簽約各省市地區樞紐合作基地40家。平臺優質公益產品已經在全國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42次線下路演。
據統計,各地累計有4700余家/次公益組織參與了現場路演活動,形成對接意向2700余份,共有2800余家/次社會組織和9000余所/次學校正在落地實施這些優質公益產品。“過去兩年中,好公益平臺在推動優質公益產品規模化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為未來進一步推動公益產品規模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彭艷妮談到。
她表示,好公益平臺上已經涌現出一批規模化初見成效的優質公益產品。以泰山小荷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的“彩虹村助學”項目為例,該項目為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提供包括生活、心理及精神方面的幫扶。由于機構提供的是長期志愿陪伴服務,產品復制有一定難度,從2012年到2016年間,“彩虹村”僅在7個地方落地,服務了400多個孩子。2016年11月加入好公益平臺后,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目前“彩虹村”已經落地市縣41個,直接受益對象超過2000人,平臺還為項目帶來包括能力建設機會以及傳播和籌款等方面的資源,這讓之前經歷過資金困難的項目負責人和西梅直呼,“想都不敢想”。
好公益平臺上的優質公益產品女童保護、十方緣-老人心靈呵護、爺爺奶奶一堂課、公益小天使、義倉等,在落地區縣數量、落地伙伴數量、直接受益對象人數、撬動資金數量等衡量規模化的四個關鍵指標上均有不俗成績。在年會上,女童保護項目負責人孫雪梅、義倉項目負責人劉飛和公益小天使項目負責人鄭壹零分別介紹了各自的公益產品在規模化過程中的經驗和思考。
彭艷妮也坦言,規模化是一條很長的路,是一條充滿挑戰的長路。但面對挑戰,好公益平臺將堅定地支持公益組織探索規模化的道路。“明年我們將推出‘規模化學院’,基于過去兩年的摸索和今年的專題研究成果為品牌創建機構提供能力建設,同時通過賦能樞紐機構帶動基層的落地合作機構能力提升。”
“影響力規模化”提出四種終極模式
今年7月,好公益平臺啟動了一項全新的研究——影響力規模化專題研究,該項研究旨在平臺上的優質公益產品出發,梳理公益產品規模化的常見路徑、經驗和挑戰,為中國當前環境下公益產品規模化發展提供借鑒。作為此次年會的一個重要內容,好公益平臺發布了這項研究的主要成果。
全球發展孵化器(GDI)東亞區總監洪偉龍(Warren Ang)介紹“影響力規模化”專題研究成果
據負責此項專題研究的全球發展孵化器(GDI)東亞地區總監洪偉龍(Warren Ang)介紹,該研究首次將產品實現影響力規模化的“終極模式”與“路徑”進行區分,根據中國本土公益產品規模化的情況,創新性地提出四種不同類型的終極模式,即政府采納、政府購買、商業采納、社會采納。這四種終極模式,基于大規模實施主體和提供資金支持主體的不同而相互區分。
此外,該研究還對規模化的公益產品進行了分類,并通過與落地執行機構的訪談,分析得到不同類型的公益產品在規模化過程中分別適合與哪種類型的落地機構進行合作,這對探索規模化的公益產品、縣域社會組織和基金會等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這是非常有意義的研究成果,將為正在探索影響力規模化的公益組織、資助影響力規模化的基金會帶來全新的視角和思考。”彭艷妮表示,中國好公益平臺計劃明年將進一步擴大案例研究的樣本數量,繼續推進和深化影響力規模化研究,“這樣的研究必須是持續的”。
同時,好公益平臺還計劃從2019年開始,全面更新迭代平臺上的優質公益產品規模化的“加速服務”,包括能力建設、品牌推廣、資源鏈接等,同時會依據此次研究結果,進一步更新、完善平臺的產品遴選標準、高潛產品的選拔標準,并在此基礎上與行業同仁共同制定“益次方”的授權標準。
規模化需要各方伙伴共同發力
參會的公益機構代表表示,好公益平臺應時而生,為規模化解決社會問題提供了一種可行的路徑。而未來要取得更大的成績還需要平臺各方伙伴的共同努力。
聯合共建是中國好公益平臺的特色之一。在活動現場,騰訊公益、中國扶貧基金會和京東公益作為中國好公益平臺的聯合共建機構的代表分別發言。
騰訊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孫懿表示,今年99公益日期間,好公益平臺聯合22個優質產品共同參與,一共獲得超過30萬愛心用戶近千萬元善款。“騰訊公益與好公益平臺的共建,讓互聯網成為好項目最有效的助推器。”她表示,騰訊公益還將在“家鄉公益”產品模型基礎上,為好公益平臺上的優質公益產品定制產品。“希望兩年后,品牌項目和落地合作伙伴在平臺上實現聚合的呈現和聯合的運營,鏈接更多的愛心用戶。”
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顏志濤發言
中國扶貧基金會助理秘書長顏志濤認為,行業需要好平臺,而合作共贏的平臺才是真正的好的平臺。好公益平臺的出現助力了資源的整合,2019年機構將把企業資源、志愿者的資源,以及傳播資源投入到好公益平臺上,同時和其他共建機構一起積極參與“規模化學院”建設,助推鄉村教育和鄉村發展兩個領域,“通過品牌化、產品化,推動行業的規模化。”
京東公益基金會秘書長馬麗波表示,在成為好公益的共建方之一后,為幫助優質公益產品更好地實現規模化發展,京東公益將政府和企業的資源對接到好公益平臺的產品上,在資金和公信力背書等方面提供支持。“京東公益也將積極履行共建方的責任,優先為優質公益產品提供流量支持,為好產品籌集愛心物資和善款,支持項目的快速發展。另外,京東公益還將推薦優秀項目入駐好公益平臺,共同打造品牌公益項目,助力好的公益產品快速實現規模化。”
三一基金會是中國好公益平臺的戰略合作伙伴。基金會秘書長李勁認為,三一基金會之所以要與好公益合作,是因為雙方都有共同指向:產生社會影響,創造真實改變。“希望未來通過好公益平臺,繼續支持在公益項目規模化和成果規模化方面的探索,尤其是支持平臺上達到合適發展階段的組織開展影響力評估相關的探索。”
阿里云碼上公益平臺也是中國好公益平臺的戰略合作伙伴,為好公益平臺上的項目提供技術支持,助力公益機構及項目解決技術問題。阿里云技術公益部經理李華明表示,目前已經有超過20家好公益平臺的公益伙伴申請了阿里云云上基金,部分項目已經得到技術支持,并進入到技術開發階段。“希望能夠解決更多公益組織在運行過程中的技術難題,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讓科技更有溫度,實現‘人人公益’。”
公益產品規模化的關鍵是促成優質公益產品的落地開展,這離不開樞紐合作基地的支持。來自福建鵬辰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的劉安娟主任代表樞紐合作基地發言。她表示,作為一家樞紐型社會組織,機構的服務方向是整合各類資源,營造良好公益生態基礎,支持培養公益人才成長,促進公益行業專業化、職業化進程。機構將開展各類型的對接活動,協助當地社會組織引進更多的好公益產品,同時也協助品牌創建方項目的落地推廣。另外,在好公益平臺的支持下,機構將協助福建當地成效較好的公益項目進一步規范和梳理,打造優質公益項目,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
本次年會還舉辦了“打開規模化發展的黑箱:看見挑戰與成功”“規模化路徑:終極想象與可行路徑” 以及“樞紐組織發展與地區公益生態建設”三場平行分論壇。
好公益平臺為12家優秀樞紐合作基地頒獎
好公益平臺還為湖南省民政廳、山東省慈善總會、共青團四川省委、中共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委組織部、南京市江寧區民政局等5家政府合作伙伴,甘肅一山一水環境與社會發展中心、陜西眾益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山東省社會創新發展與研究中心等12家優秀樞紐合作基地,任娜、趙記輝等11位平臺盡調專家,以及招商局慈善基金會、澳門同濟慈善會、吳昊亮等10位提名機構/提名人頒獎并授予感謝狀。
徐永光做活動總結
中國好公益平臺召集人、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在總結發言中表示,既幫助他人又能讓機構自身獲得成長,是平臺實現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只有各方合作才能做大好公益平臺,這可以為平臺上的公益產品做信任背書,讓優秀的品牌迅速做大。“好公益平臺除了戰略伙伴、品牌創建、樞紐合作、指定服務供應商、落地的項目示范機構等六方聯合共建,也必然離不開受益者、社會公眾和政府三方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