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董素萍同志是一名普通的社區工作者,作為健翔園社區黨總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一名優秀的五星級志愿者,始終堅持以身作則,模范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努力帶頭做好社區各項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求真務實、無私奉獻、積極創新,帶動社區各組織及居民,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解決社區居民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與社區居民一道探討社區治理模式,推動社區和諧穩定,為社區的一方平安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一、“立規矩”化解矛盾,促進社區和諧穩定。
幾年前,健翔園社區由于開發商遺留問題太多,加上回遷樓和商品樓業主利益不一致,以及業委會內部紛爭引發社區矛盾重重,管理無序,人心渙散,鄰里漠然。小區百廢待興,創傷急需修復。在這種情況下,董素萍同志力主堅持黨建引領的發展理念,創新思路,制定“四方聯席會”會議制度,突出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帶領社區內各社會組織共商共治社區難題,把黨組織引領各類社區社會組織制度化、常態化,從而理順了社區關系,解決了社區難題,化解了社區矛盾。同時,又在社區創新性的推行了“我是社區主人翁輪席值日生制度”,動員社區全體居民參與社區建設,在黨組織的強有力領導下,與社區社會組織同心協力,共建美好家園。通過這些制度與日常社區工作有機銜接,良性互動,不但真正讓黨建引領變得有抓手、好操作、能持久。而且通過在社區立規矩,定制度,很好的將社區的“人”、“事”、“物”都調動管理起來,進入良性循環,做到了社區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據可查、凡事有人監督。同時各項規章制度也約束了社區內各社會組織的工作以及社區居民的行為規范,保證了社區的長治久安。
二、“聚人心”大膽創新,增強社區凝聚力。
如何來解決“人心渙散、鄰里漠然”問題,董素萍同志從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及“開展志愿服務”這兩個切入點入手,大力扶持并成立多個志愿服務團隊,廣泛開展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并在社區積極創新,大膽實踐,一手創建了“雨露園”、“銀發樂活在社區”、“社區自治·輪席值日”和黨建“4S”行動等一系列特色志愿服務項目。項目實施過程中,她身體力行,既是參與者也是組織者,發動并帶領社區各年齡段居民,積極參與鄰里守望、隱患排查、秩序維護等各項志愿服務活動,在參與社區志愿服務中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提高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
通過“雨露園”、“銀發樂活在社區”、社區自治·輪席值日”以及黨建“4S”行動等志愿服務項目的開展,充分點燃了社區居民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社區自治· 輪席值日”志愿服務項目更是將社區所有居民都作為志愿者積極調動起來共同參與社區建設,通過一系列文化體育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高漲,居民之間你來我往,和諧景象,蔚然成風。“志愿互助、鄰里守望”的溫情氛圍在社區已逐步形成。這些志愿服務項目中,“雨露園”曾被評為北京市先進志愿服務項目,“社區自治·輪席值日”志愿服務項目也被評為海淀區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示范項目。
為充分調動居民參與積極性,她經過摸索實踐確定了時間儲蓄制度和激勵等制度,使“社區自治· 輪席值日”志愿服務項目的開展逐漸形成了固定模式,極大的調動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積極性。同時,為進一步促進鄰里交流互動,今年又在原志愿服務項目基礎上,與北京城市學院北城心悅社工事務所合作,對該項目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和升級,“聚力健翔共享宜居”——“1+2”社區治理能力提升項目目前正在社區開展中。專業社會力量和志愿者們用愛心和奉獻在社區匯聚起的巨大正能量,讓愛在社區遍地開花,居民之間不但有了溝通交流,而且還進一步增強了社區凝聚力。
三、“做表率”率先垂范,起好模范帶頭作用。
董素萍同志在社區工作中,能夠做到舍小家顧大家,大事如此,小事更是不疏忽。她熱愛社區工作,無論社區的大事小情,都充滿熱情投入其中。社區居民無論有什么難事,總是第一時間聯系她,無論是工作時間還是休息時間,她都竭盡全力為居民排憂解難;她對接了社區多戶空巢老人,半夜護送老人去醫院急診都是常事;在防汛等重點時期,她每次都是沖在最前面,24小時守護社區安全;在治安巡邏、秩序維護等志愿服務中,她每天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在社區巡邏,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及時解決。特別是在十九大、中非論壇等重大任務面前,她也總是放棄休息,堅守在安全保衛的第一線,上崗提供治安、消防及煙花限放宣傳及巡邏等服務,毫無怨言的為社區安全穩定做貢獻。在她的影響下,社區越來越多的居民也都加入到社區志愿者隊伍,共同守護著社區的和諧與穩定。
在社區工作了十多年,她熱心公益活動,情系社區、樂于奉獻,不圖名、不圖利、不計較個人得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一名社區工作者的宗旨,維護著社區的和諧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