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4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10月22日上午10點,十九大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舉行主題為“滿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記者招待會,邀請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等五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黨的十九大代表,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黃樹賢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政事業發展取得的重大進展。他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民生民政工作高度重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和部署。各級民政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大力推動民政事業改革創新,著力加強基層和基礎工作,全面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困難群眾的保障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用有效發揮。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臨時救助制度全面建立,所有縣級人民政府建立了政府負責人牽頭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領導協調機制,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相互銜接,城市低保標準和農村低保標準分別增長了59%和97%,累計支出7317億元,近6000萬低保人員和特困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二是自然災害應對高效有序。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全面提升抵御自然災害綜合防范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全面提升。國家啟動自然災害救災應急響應117次,下撥中央救災資金454億元,救助受災群眾3.5億人次,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4500萬人次,促進了災區的穩定,保障了災后恢復重建順利進行。
三是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實施,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等一系列法規政策出臺,高齡老人、生活困難的老年人、失能老年人等補貼制度在全國逐步推廣。現在全國注冊登記的養老機構達到2.8萬多家,養老床位近700萬張,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輻射所有的城鎮社區和半數以上的農村社區。
四是社會福利和兒童保護制度更加健全。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全面建立,分別惠及1000多萬殘疾人。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體系全面構建,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切實加強,近50萬孤兒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納入了政府保障。
五是軍人撫恤優待水平連年提升。殘疾軍人、“三屬”等撫恤補助標準連年提高,“三屬”定期撫恤金標準實現城鄉一體。符合安排工作條件退役士兵的安置崗位質量明顯提升,退役士兵自主就業創業工作全面推開,軍休干部安置管理工作持續加強,廣大優撫安置對象的合法權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六是慈善和志愿服務事業蓬勃發展。慈善法和志愿服務條例頒布實施,每年社會捐贈達到500億元以上。專業社工和志愿服務力量發展壯大,全國持證社工總量達到33萬,注冊志愿者近5700萬、注冊志愿團體近39萬個。
此外,“寒冬送溫暖”等專項救助行動持續開展,節地生態安葬和綠色惠民殯葬積極推進,婚姻收養等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優化行政區劃設置工作穩妥推進,民政綜合服務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在回答人民網記者提出的“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民政部門在健全社會救助保障體系,發揮兜底保障作用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問題時,黃樹賢說,社會救助是民生保障和扶貧攻堅的一道安全網,把這道網編密織牢是民政部門的重大使命和扶貧攻堅戰中的重要責任。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這方面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完善救助保障制度。國務院頒布了《社會救助暫行辦法》,明確了“8+1”的社會救助體系,全面建立了臨時救助制度,全面推開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統籌城鄉特困人員的救助供養制度,推進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銜接,全面建立了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加強了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的保障工作,推進了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的改革,推動縣一級政府全面建立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協調機制。通過不斷地完善這些政策措施,進一步兜牢了困難群眾的托底保障網。
二是穩步提升救助保障的水平。全國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年均增長10.7%和16%,全國農村特困人員的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的標準年均增長13.7%和14.7%,全國農村低保標準已經超過國家扶貧標準,全國農村低保標準低于國家扶貧標準的縣從2015年底的1521個減少到目前的72個,各級政府用于社會救助方面的財政資金從2012年的1800多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2500億元。今年,我們還大幅度提高重特大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過渡期生活救助和因災倒損民房恢復重建中央財政的補助標準,有的翻了一番。
三是不斷規范救助保障管理工作。與有關部門開展了戶籍車輛、銀行存款、證券財產、住房保障等方面的信息對比,提高了救助對象識別的準確性,做到精準救助、應保盡保。在街道鄉鎮普遍建立了“一門受理”的窗口,方便困難群眾辦事。加強社會救助績效考核,資金監管和督促檢查,嚴肅查處損害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合法權益的違紀違規行為,確保救助保障工作公平公正。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黨中央關于“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要求,繼續在完善制度、加強管理、提高水平上下工夫,更好地做好社會救助與扶貧攻堅的有效銜接,保障好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據民政部網站)